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闻评论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写作经济漫谈要善于观察经济现象,发现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力求使立论具有现实的针砭性。所谓针砭性,指的是能够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能够正视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乃至错误思想进行选题和立论,并运用批评、提醒、评析的方式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以促使矛盾得以解决或转化,进而产生积极的导向效应。 (2) 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当前,人们处于一个深化改革的变革时代,人们不仅想知道眼前发生的事,还希望知道经济生活将要发生或必定要发生的一些现象和变化。这就要求经济评论尤其是漫谈式的专栏言论的选题立论有点新意,有点富有前瞻性的独到之见。为此,要求作者的视野更宽一些,视角更新一些,评析更深一些。这里所说的前瞻性,指的是在写作时,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全局,通过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从一时一地一事的具体动态中触摸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带有提示性或预见性的主张和建议,以推动改革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为此,才不致使言论成为“拾人牙慧”之作,而产生一种难能可贵的导向功能。

(3) 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写作经济评论,时常涉及到经济理论和业务问题、经济术语和名词概念问题、专业门类的种种专业问题,因此,只是就经济谈经济、就业务谈业务,往往会导致“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评论特别特别是经济漫谈式的专栏评论做到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深入浅出,即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奥的经济规律,在对其有透彻认识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虚实结合,就是着眼思想、政治、政策、理论、作风来谈经济业务和经济工作问题。之所以要这样,这是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因此,惟有从政治与经济、思想与业务、虚与实的结合上来论述经济工作和经济领域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才能具有思想性和说服力。

第十二章新闻评述

1、 新闻述评有哪些特点?

第一,评述结合,以评为主

述评集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不但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还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新闻评论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新闻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由头或论据,引发议论。

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不能把它划定为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它主要表现在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这就是说,述评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因此,就一篇评论来说,评多于述,或述多于评都是常见的现象,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二,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述评以事实为依据,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就是

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的。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易于被人们所理解。述评的评,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述评摆事实和讲道理兼而有之。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正是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因此,述评更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述评中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但都服务于观点,或者说受观点的统率。述评的作者要接触大量的事实和各种背景材料,这样才能经过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述评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实和材料都罗列出来。运用哪些新闻事实,哪些情况概括地叙述,哪些情况用具体的典型事实加以说明,都要服从于评,服从于作者阐明观点的需要。 2、怎样才能写好述评?

述评写作的要求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它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因此,从立论到说理论述,述评有它自身的一些独特要求。也有的要求是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所共有,而在述评写作中需要加以强调的。述评写作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选材精当,立意新颖

述评离不开新闻事实。也可以说,述评是以事实为主体。述评是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的,只有尊重和依据客观事实,道理才能讲得好。因此,述评写作必须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

述评的事实要充分,就是要有足以说明问题的事实,并不是事实越多越好。过多的不必要的事实,反而会淹没了述评提出的问题和它阐述的观点。事实要典型,就是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当然,述评中的事实可以是点上的具体事实,也可以是面上的经过概括的情况,这要视论述的需要而定。点面结合的新闻事实有时更能说明问题。

述评所评述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这也是述评中提供新闻事实的一个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使述评有新颖的立意,才能使读者有新鲜的感觉,并从中得到教益。

(2) 即事明理,重在分析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它通过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总是宁愿相信事实,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而不愿相信空泛的议论。述评的优势在于既摆事实,又讲道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道理。只有对新闻事实做出入情入理的分析,才能给读者以启迪,令人信服。

(3) 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这是述评写作的重要特色和要求。叙就是叙述新闻事实和有关的材料,议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夹叙夹议就是把叙述和议论,把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道理,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

述评的这种表述方法比较灵活。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先评后述。有的段落可以只述不评,有的也可以只评不述。但是,叙述和议论在一篇述评中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有些情况下,述评在叙述事实时就带有倾向性,表现出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这样既节省笔墨,又可以使叙和议较好地结合起来。也有的时候,可以运用比较的方式,通过不同事物的比较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情况相比较,从而体现作者的态度和见解,在叙述中包含了议论。

第十三章杂文

1、 为什么说杂文是文艺性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明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杂文、杂感、杂谈、随笔等,者是新闻评论领域中的一种类型。由于这类文章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纠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2、杂文有哪些主要特征? 第一,杂文敏锐的反映社会现实。

1、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曾经说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食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2、杂文要有坚定的立场与鲜明的态度。

3、杂文是现实性、战斗性很强的问题,是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 第二,杂文要有锋利隽永的文风。

1、鲁迅的杂文全集中,曾经提到,杂文是“生动、活泼、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

3、杂文在写作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2、突出重点,具体分析。 3、形象说理,善取类型。 4、主题严肃,论述风趣。

第十四章广播新闻评论

1、与报刊评论相比,广播评论有哪些特点和独特的形式? (1)短小精悍 (2)浅显明快 (3)平易近人 (4)上口动听

2、联系实际,分析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按作用:1、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因采访而发生的语言音响)2、表现事物存在的环境音响(多为事件现场实况或现场采访的背景声)3、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音响的局限性:1、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彻云霄,不以评论主体为主观意愿为转移,而且倾向性往往不鲜明,有原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2、因采访发生的音响,很大程度上领带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的限制。这并非评论主体能够完全控制的。3、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如不文明的言行,处理不好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4、相当一部分音响本向并不能独立地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加以补充和完善。5、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3、广播评论在写作与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 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第十五章电视新闻评论

1、与报刊、广播评论相比,电视评论有哪些特点和独特的形式?

第一,电视评论是试听结合的评论。在电视评论中,画面与屏幕文字直接诉诸于手中的视觉器官,音响和解说、论属性语言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觉器官,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使受众产生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也使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取法与之相比较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第二,电视评论是形象化的争论。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机和,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持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品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所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方式。在这种人际交流的情境中,有利于谈话者畅所欲言,也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和参与感,营造出一种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氛围。

电视谈话主要以下三种形式。(1)访谈式。访谈式评论是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与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访谈或对话的谈话体节目。支持人以提问为主,谈话者以回答问题、发表态度为主。访谈对象一般是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或权威人士。这种面对面的访谈使谈话双方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通过轻松自然的交谈,使对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观众。

(2)座谈式。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和互动作用。

(3)论坛式。论坛式评论是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论坛式评论中人际交流氛围与现场参与感大幅度增强,讨论的气氛比前两种形式更为轻松、活跃和热烈。 2、联系实际阐述电视评论中各种构成要素的种类和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电视评论画面。画面是指用摄像机或摄影机拍摄下来,在荧幕、屏幕或感光材料上呈现的形象。画面是电视评论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电视评论与报刊、广播评论首要的区别。电视评论的画面分为一下几种:现场画面,资料画面,后期制作的图标、图像。电视评论画面的主要作用包括报道新闻事实、交代相关背景、提供议论依据和烘托节目气氛。

第二,电视评论的同期声。同期声是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这是电视评论各种声音符号中最重要和最富有感染力的组成部分

第三,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这是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字幕具有一下几种作用:(1)、补充、说明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如时间、地点等;(2)、提示、强调论述的重点内容;(3)、提炼、升华的作用。

第四,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这是针对节目内容的补充性介绍以及评价、分析与议论,具体表现为画外音和主持人出境点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