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闻评论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哪些新闻事实有其需要配写评论,为什么?

1、方向性新闻。方向性新闻指的是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物、事物、经验、风尚、成就等客观现实。

2、批评性新闻。批评性新闻指的是批评和揭露具有代表性而又普遍教育意义的违法乱纪、玩忽职守、侵害公众利益、扰乱社会治安、道德败坏等歪风邪气为内容的各种事件。配发评论,一是借助评论可以直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交代背景,揭示其危害性,从而通过个别教育一般;二是借助评论可以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引导社会舆论予以谴责,从中引出教训;三是可以借助评论对错误言行分析批评,以达到批评个别、教育一片的宣传效果。

3、倾向性新闻。这类新闻着重报道有关在落实政策中出现的涉及倾向性问题的事实。通过言论,以便全面阐明党的有关政策,划清是非界限,传递中央最新精神,及时进行提醒或提出建议,以防止或制止偏差的扩展。

4、对比性新闻。一般在发表具有一定启迪意义的对比性新闻或者新闻的对比报道、对比编排时,如有言论与之恰当配合,将会有利于深化报道思想,增强宣传效果。

第八章社论、评论员文章

1、什么是社论,为什么说社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可以发出号召,提出任务,阐明政策,表明态度,辨明是非,指导实践。

社论的重要地位,历来为国内外新闻界所公认。社论(本台评论)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为在所有评论体裁样式中,它的规格最高,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是最权威性的评论形式,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还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其次,它的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主要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议论表态,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最后,它发表的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2、社论、评论员文章有哪几种类型?

社论、评论员文章大题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1)阐述型。阐述型社论属于社论中一种常用的类型,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政令的实质和意义,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2)启迪型。启迪型社论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觉悟,促进社会发展。

(3)评介型。评介型社论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4)论辩型。论辩型社论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型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5)礼仪和纪念型。礼仪和纪念型社论是指有关评述和几年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人出访等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3、评论员文章有哪些形式?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员评论等。

(1)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是不署作者姓

名和笔名的。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冠之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表明是社外人士所写。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

(3)观察员评论。观察员评论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可以使评论显得更加客观和具有权威性。在写法上,观察员评论着重于评析和论辩,寓评论于“观察”之中。 4、怎样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要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需要从以下一个方面入手: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2)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第九章短评

1、什么是短评,短评的特点是什么? (1)短小精悍

表现为: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练。 (2)新鲜独到

表现为: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

表现为: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

表现为: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2、怎样才能使短评写的短小精悍?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编者按语

1、什么事编者按语?它有哪些功能?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迅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的功能表现为:

(1)提示说明。对于无法在报道中加以说明和解释的材料或情况,按语可以起到包括导读、导听、导视在内的吸引、解释与说明作用。

(2)评价表态。对于那些需要借助舆论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及现象,按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加以评价表态,起到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

(3)提醒建议。对于那些虽未造成影响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以及尚未引起应有关注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及时的提醒建议唤起全神会的关注。

(4)强调补充。对于报道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编者按语加以突出和强调、补充与升华,以帮助受众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新闻、认识事物。

2、编者按语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第一,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它的编排位置显要,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较为严肃庄重。文前按语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二是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不拟标题。 第二,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章,帮助读者加深认识,还可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文中按语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二是有感而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三是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第三,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目的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领会和理解其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或文稿锦上添花。与前两种按语形式相比,编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发表形式有所不同。编后可以(也最好)有标题。2、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文前和文中按语多采用论断式语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或观点;编后的写法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3、功能的侧重点略有差异。文前按语冠于文首,主要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按语穿插字里行间,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报道或文稿末尾,主要起引申、生发作用。 3、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依托,是编者按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离开了所依附的新闻报道或文稿,编者按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据和价值。但是,如果只拘泥于报道,使按语成为报道或内容的提要,或仅停留于空泛的官样文章,也同样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在写作编者按语时,应力求做到依托而不拘泥于报道,超脱而不游离于报道。具体地说就是,编者按语依据的主要由头或论据,应是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编者按语的见解或观点,应是报道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同时,还应是报道思想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或深化。

立足依托、有所超脱的做法主要有四:

1)由点及面,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认识事物。 2)由表及里,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实质或内在规律。 3)由实入虚,善于从理论的高度、政策的高度提炼、升华报道的主题。 4)变换角度,善于寻找与新闻报道不同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使按语别有新意。 (2) 迅速及时,轻便灵活

编者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文体中最为轻便灵活的一类文体,它可以针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

由于按语篇幅短小,又直接依附于报道,写作起来针对性强,便于就事论理、理从事出,尤能体现迅速及时的要求。

按语的形式较新闻评论其他体裁要多,可以置于文前,可以插入文中,也可以附于文后,使用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此外,按语既可配合一篇报道,也可配合系列报道或集纳性新闻;可以配合一封或一组读者来信、一张或一组新闻图片,也可以对一段文字、一句话以至一个词语或提法做出注释或评点,无论使用方式还是具体手法都比较轻便灵活、不拘一格。 (2) 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由于有现成的新闻报道或文稿同时刊出(或播出),因而可以省却为介绍由头或论据而花费的笔墨,直截了当地对事件或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看法,使言简成为可能。但言简只有与意赅相结合才有价值,也才能体现编者按语的特点。

要想使按语在有限的篇幅内做到言简意赅,在写作时应处理好省文与省义的关系,即应该以省义来省文——靠集中论题,紧扣新闻事实进行议论来节省文章的篇幅,而不是只在字面上下功夫,使按语干干巴巴,像压缩饼干,虽然可以“充饥”,但很难引起人们的“食欲”。另一方面,要想使按语在有限的篇幅内做到言简意赅,还应在分析议论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引申发挥,贵在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3) 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编者按语虽然短小,但态度应鲜明正确,手法应明快犀利,或褒扬、或针砭、或提倡、或反对,按语中都应有明确的态度和倾向。

当然,强调明快犀利的同时,还应把握分寸、讲求说理的艺术,盛气凌人或咄咄逼人的态度,过分激烈、用词失当的语言和行文方式,只会引起受众的反感,同样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十一章专栏评论

1、专栏评论的特点

1)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栏目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与篇幅大小相对稳定,评述范围与受众有所侧重,论述方式与语言运用也有持续、连贯的风格和特色。

2)时代感。主要表现为选题和议论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变化,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需要和群众呼声。

3)小型化。主要表现为篇幅短小,选材侧重于以小见大的事实,理论角度小而集中。 4)群言性。主要表现为个人署名,不代表编辑部发言,专栏对外开放,群众自由投稿。 2、专栏小言论有哪些特性? 1、群言型 2、微型化 3、新闻性 4、形象感

3、论坛评论的特点和优势在哪? 论坛评论的特点

1、不同于社论、评论员文章,但又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必要补充;

2、不同于以个人身份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专栏的小言论,但却是小言论的必要扩展和深化。 三者相互依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各显神通。 论坛评论的优势

1、在人称上,跟评论员文章通常采用的第三人称的称谓方式不同,论坛文章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将“我”置峰评论之中,以个人身份独自发表见解,这就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即使是专业评论员或领导干部撰稿,但一旦进入论坛园地,也就自然以普通作者或读者的身份与众多读者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有助于消除或弱化“官腔”,改进文风。)

随着作者队伍的日益扩大,自然有利于议题的清新多样,有利于语言表达的多姿态多彩,这就决定了论坛评论的风格将会日益纷呈异彩。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言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

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比起专栏小言论,显然有着明显的优势。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展开探讨和商榷。 4、经济漫谈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1) 立论的针砭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