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宝坻区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文化建设、文化精品打造、文化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提升、提高体育水平“七项工程”,切实把宝坻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发达、品牌响亮的“文化宝地”,提升宝坻的文化软实力。

(一)公民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进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全民读书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群众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全国京东大鼓艺术节”、“宝坻杯”天津市评剧票友赛、“新农民〃新文化”农民文艺展演、“新时代〃新文化”职工艺术节、春节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的规模、品位和水平,创响品牌,扩大宝坻的文化影响力。

(三)文化精品打造

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发掘培养文艺人才,培育壮大创作群体,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五年内,力争创作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书画、戏曲、曲艺、文学艺术作品,推出一大批创作和表演新人。

(四)文化改革创新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影剧院、电影发行站等国有经营性单位的转企改制,深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和新闻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宝坻区文体中心,新建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完善镇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到“十二五”末将模拟传输信号全部转为数字信号;完善乡镇文体中心的服务功能,完成并提升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厅建设及管理;加强邮政报刊亭点的建设。

(六)文化产业提升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发展印刷出版发行业,精心打造演艺娱乐业,积极培育广告传媒业,大力扶持艺术品交易业,积极推进文体用品制造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北方文化产业交流基地”项目,围绕古玉、温泉、历史名人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全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3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

(七)提高体育水平

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多渠道、多形式建设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和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提升我区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水平。

四、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臵,“十二五”期间用于民计民生的财政支出要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6%。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城区新建8所国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幼儿园2-3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超过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加大教育投入,新创建市级示范高中1-2所,新建宝坻七中、宝坻九中和京津新城第一中学,将高中教育向两个新城集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好图书配送工程、新增教学仪器配送工程、功能提升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改造提升部分中小学教学设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拓展。实施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壮大优秀师资群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卫生资源调整,全面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需求。新建区人民医院康复楼和科研楼,努力把区人民

医院建成天津北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扩建区中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区安康医院,新建钰华医院,完善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执法中心建设;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整、改扩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特色,乡镇卫生院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一体化服务格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大力加强科技工作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区级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2015年区级科技投入要达到区本级一般财政支出的1.35%。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中小企业创业集群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三大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科技型小企业孵化器。加快实施《宝坻区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扶持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到“十二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不断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为促进人口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健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五)着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制订并实施《宝坻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权利的实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培育创业主体,营造创业氛围,鼓励支持创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臵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和“4050”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职工培训制度;鼓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的提高。

(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体从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研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逐步实现被征地农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并轨;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人员范围广、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万人、9.5万人、10万人、4.8万人和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建立城乡一体的优抚安臵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人道理念,积极发展慈善、红十字、法律援助等社会事业。大力加强老区建设促进会、志愿服务协会、桑梓助学基金会等组织的工作。

(八)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完善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扶持政策,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养老福利机构和社区老年照料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规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快培养养老专业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

(九)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三区”联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快“三个集中”,即农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工业向示范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居民向居住社区集中;提高“三个水平”,即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村城市化水平,使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到2015年,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文明生态村。

(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着力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动态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体系,加强预案和应急实战演练,积极做好应急物资保障、运输保障、通讯保障、恢复重建能力建设。提高对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健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安全生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