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宝坻区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金融后台服务业。在京津新金融园区规划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和金融后台服务区。

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主要吸引金融法人机构、省级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及其全国性或区域性企业总部入驻。

金融后台服务区。主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单证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同时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3.农业布局。重点实施“54331”工程,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16个。 (1)5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大新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天津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试验区、宝新设施农业产业带、青龙湾设施农业产业带。

(2)4个休闲观光区——依托我区30万亩稻区湿地、3000亩天然苇地、青南万亩林区及周良庄优质地热资源打造稻田休闲体验区、天然苇地休闲旅游区、青南度假村及温泉地热休闲农庄这4个休闲观光区。

(3)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天津滨海现代农业综合发展 试验区、中粮集团健康生猪产业化基地、宝迪食品工业园。

(4)3个特色产业园——青南林下经济产业园、方家庄食用菌产业园、稻区立体种养核心区。

(5)1个综合产业功能区——八门城镇农产品加工园区。

此外,在畜牧和水产园区建设方面,计划每个乡镇根据当地养殖业的实际情况预留土地,建设1—2个畜牧水产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全面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

二、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

全面加强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富有宝坻特色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使宝坻成为综合环境优越的创业沃土和宜居之城。

(一)城镇建设

本着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2个新城—2个中心镇—9个一般建制镇—104个中心村—378个基层村的五级城镇体系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区常住人口达到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40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

1.两个新城。即宝坻新城和京津新城。

(1)宝坻新城——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突出历史、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和拓展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业,建设成天津北部城镇发展带中部的重要节点和现代化新城。大力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载体功能。五年内全部拆除城区各主要街道两侧破旧建筑,全面完成51个城中村改造工作,对老城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改造提升。将具备条件的行政单位迁移到行政新区;聚集商业网点,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全面提高园林绿化、灯光夜景、水系打造、街景立面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造标准,着力推进城区河道和潮白新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实施宝坻新城幸福渠带状公园、宝昌公园、铁西公园、东城公园、商务休闲广场等工程,增加居民休闲休憩场所。加强城市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完善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辐射吸引周边乡镇人口聚集。到2015年,宝坻新城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

(2)京津新城——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新兴城市,要搞好连接宝坻新城和天津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高铁和市域轨道交通线建设,完成新城内20个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服务外包、温泉疗养、古玉博览、文化教育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总部入驻,促进高端人才向新城不断集聚。到2015年,京津新城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2.两个中心镇。作为联系新城与一般镇的纽带,要充分发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辐射和带动一般镇发展。

(1)大口屯镇——形成以发展服装、轻纺、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商贸物流发达的工贸型中心镇。到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2万人,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

(2)林亭口镇——建成宝坻区中东部集镇群的中心、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华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批发、深加工、交易基地。到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1.5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3.九个一般镇。一般镇是联系中心镇和村庄的纽带,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推进高家庄示范小城镇建设,力争将口东小城镇、马家店小城镇二期纳入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到2015年,大钟庄镇、新安镇、王卜庄镇、方家庄镇、霍各庄镇、马家店镇、口东镇、大唐庄镇、八门城镇这9个一般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牛道口、史各庄、高家庄镇归入宝坻新城范围内;牛家牌、大白庄、尔王庄等乡镇归入京津新城范围内;将新开口镇撤并到马家店镇内;将郝各庄镇撤并到口东镇内;适时启动大白庄、大唐庄、尔王庄三乡镇合一工作。

4.农村居住社区。全区远期规划农村社区用地121平方公里,设中心村104个,基层村378个,共需迁并村庄283个。结合中心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道路里巷硬化、街道夜晚亮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能源清洁化。

(二)基础设施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五年内实施和建成一批事关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工程。

公路交通工程:实施津宝公路(宝白路南延)、宝武公路、蓟塘公路(黄庄-津榆段)、九园公路、梅丰公路、宝芦公路、津围公路、林大路东段等干线公路新建改造工程,唐通公路东段等省市结合部接口路线提级改造工程和新钟路、新赵路、温泉城路等区县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五年新建和大修区级以上公路350公里,乡村公路850公里,逐步形成“八横十纵一环六联”路网格局。 市政道路工程:宝坻新城改造进京路、环城东路、吴苏路、宝平路城区段等,建设百里河东路,西延阜阳路,完善提升城区主干路网配套;维修老城区里巷道路,改善老城交通。同时,大力加强京津新城主次干道路建设。

公用配套设施:启动天津大唐国际宝坻热电联产项目,满足全区工业用汽、居民供热需求;实施电网、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五年计划新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改造升级现有电网和变电站,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新建宝坻新城公交枢纽站和主站、京津新城公交站;扩建宝坻新城净水厂、新建宝坻新城第二水厂,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015年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进一步完善新城和道路排水系统,加大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力度,加快实现雨污分流;进一步完善天然气配套设施,新建供气管道五条。

(三)生态建设

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加强与京冀相关区县在京津风沙源治理、河流水体治理方面的合作,构建区域环境生态屏障。加强环境监管,提升环境污染监控水平,强化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筹划实施一批生态项目工程。实施京津新城第一污水处理厂、宝坻新城第一污水处理厂及口东塑料制品工业区、马家店工业区及大口屯、新安镇、林亭口等重点乡镇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2015年全区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日以上。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垃圾收集站816个、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20个,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科学选址,规范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实施宝坻新城城区水系、潮白新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两岸景观带。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青龙湾等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五年计划新增林地1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宝坻特色的低碳经济示范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为目标,全面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到2015年,将宝坻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全面提高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实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生活节水,优化配臵水资源,提高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地热能、太阳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和培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构筑社会循环体系,大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低碳消费、绿色消费。

(四)提高城乡建管水平

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原则,解决城乡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城乡发展从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进城乡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使每一个社区、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都干净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把宝坻建设好、管理好。

(五)信息化建设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综合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将现有主干网络改为千兆以太网,传输能力不小于1G,交换能力不小于380G。实施“光纤城区”工程,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到“十二五”末,全区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达到50%以上,各单位宽带普及率达到100%。强化网络互联互通,增加通信网络承载能力,有效整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等信息平台建设,到2015年,实现政务网三级(区级、乡镇街委办局、村居委会)全覆盖。加快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培育通信工具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生产、电子产品及元器件加工等产业发展;引进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设计、生产、应用龙头企业,以其为带动培育新兴产业链。

(六)政务环境建设

不断深化“创优环境兴宝坻,改进作风促发展”活动,提升发展软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规范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一站三中心”的乡镇街工作模式,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加强行政效能督查,建立健全和落实严格的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度和问责制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强化“为企业服务没有终点”的意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三、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