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观无量寿佛经义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以光照众生拔苦与乐。从威势为名。无上力者即十力也 三观天冠三。初华二台三台中现土 初华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 二台

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 三台中现土

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 四观肉髻二。初色相二瓶光变现 初色相

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 钵头摩此云赤莲华 二瓶光变现

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五指余相

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谓面臂手等

二行相二。初十方震动二动处庄严 初十方震动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 二动处庄严

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他方动处宝华高显与极乐无异

三坐相二。初国土动摇二分身说法。初国土动摇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 即本国也 二分身说法

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侧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具举上下含摄中间诸佛刹土。三圣化身来集填空说法化导 二结示色身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观 同前所辨 三彰益

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即是破障 四双结

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结前观音势至二观。不处胞胎等者脱娑娑苦生佛净土宝莲孕质永绝胞胎。从顶至足总摄身相故云具足。文牒二名故知双结

十二十三两观前观依报第六总观。今此普杂亦即总观三圣。普观则先观自身后见依正。杂观则唯观正报大小不同。先别后总摄机斯足。对文可见 第十二普观三。初示观相二结名义三彰感应

初示观相二。初想自身二明普见 初想自身二。初蹑前二起后 初蹑前 见此事时 二起后四。初起心往彼二莲中跏坐三想花开合四花开光照。初起心往彼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二莲中跏坐

于莲华中结跏趺坐 三想花开合

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四花开光照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 二明普见二。初圣众满空二依正说法

初圣众满空

见佛菩萨满虚空中 佛菩萨者即三圣也 二依正说法

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水鸟树林依报说法。及诸佛者正报说法。仍须合教以验真妄 二结名义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双结依正故得普名 三彰感应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三圣常来安慰印可

第十三杂观三。初拣机二示观法三结示 初拣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 若欲者则拣非欲不预此法也 二示观法二。初观佛一观二菩萨

初观佛五。初先观小身二后观大身三举像况真四身量不定五指余诸相 初先观小身

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顺此方机故观丈六。不言坐立应是立像 二后现大身

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

所及然彼如来愿力故有忆持者必得成就先所说者指前佛观。凡夫心劣虽不能观。仗佛愿力有想必成

三举像况真

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想像获福观真可知 四身量不定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

佛无大小随机有异 五指余诸相

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 金色圆光如前佛观。宝莲即花座观

二观二菩萨二。初示同异教令辨识二明随侍以显须观 初示同异教令辨识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 身同众生即彼徒众中下二辈形相全乖。诸大菩萨则有相滥。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等。但观首相可辨二圣。观音冠有立佛势至髻有宝瓶 二明随侍以显须观

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助佛行化即影响众由常随侍故必观之 三结示

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三圣不同大小有异故云杂想也

十四已下三种观彼徒众。三辈九品并所观境。因明生相人多惑之。今谓文中所叙并是已生彼国之人。当本修因感果之相以为三种近观之境。又云为令识位有上中下即是大本三品也。今谓大本三品皆标发菩提心。可对今经上三品耳。中下二品则非所对。况复因行与今全别。寻经校之方知不尔。今明上三品即彼菩萨众也。中三品即彼声闻众也。下三品即彼人民众也。三辈九品摄尽彼方圣凡之众。又复三辈各分高下如后具明。第十四上辈有五。一发菩提心大乘心也。二解第一义大乘解也。三修行诸行大乘行也。四深信因果大乘信也。五回向往生大乘愿也。如此五法上三品中出没互见。上品上生具五。经明三心三行是也。上品中生有四。唯缺大行。经云善解义趣是也。上品下生有三。缺于解行。经云但发无上道心是也。若无第一不为上品。若无四五即不往生。故上三品即摄补处不退初心诸大菩萨也 第十四上辈三。初上品上生二上品中生三上品下生 初上品上生三。初标二释三结 初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

二释四。初修因二感胜缘三见已得生四生后益 初修因二。初发三心二修三行 初发三心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发三心者菩提心也。亦名无上道心。一至诚者。求佛菩提决定坚固至佛不移也。二深心者。于大乘法闻思修习至佛不已也。释论云。智度大海唯佛穷底故云深也。三回向发愿所修功德普施众生至佛无尽。若对三聚初即摄律仪无恶不断故必至诚。二即摄善法无善不修故必渐深。三摄众生无生不度故必回施。若对三佛初是断德法身佛也。二即智德报身佛也。三即恩德应身佛也。果有三佛因必三心。不可缺一。余广如别 二修三行二初列行相二示时限 初列行相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发上三心必修三行。然有径修三行义具三心故云复有三种众生等。一不杀是诸戒之首故别标之。具诸戒行此上品中须纳大乘菩萨戒。依善戒经先受五十具后受菩萨戒故云诸戒此即

对上至诚心也。二读诵经典不唯读诵必须学解发生智慧。此即对深心也。三回向发愿对上可知。仍加六念即念三宝及戒施天名大乘六念也 二示时限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少至一日多至七日举少况多欲彰功胜。则知菩萨大行一念能行犹为佛种。况一日七日宁不往生耶

二感胜缘三。初众圣来迎二弥陀光照三众圣同音 初众圣来迎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数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

精进勇猛即能感也。精进不懈勇猛不退。阿弥下彰圣应。佛与大众共集其前。七宝宫殿即佛居处。金刚台即莲华座。下云此紫金台如大宝华是也。但此金刚与下为异。二圣共执付与乘之

二弥陀光照与众接引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三众圣同音赞叹劝进

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三见已得生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得生所感圣境故必欢喜。形留神往有如蝉蜕。十万亿土刹那即至彼佛威神众生业力。易躯换报如反掌耳

四生后益五。初见佛菩萨二闻法得悟三游历十方四获记还国五证总持门 初见佛菩萨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 生彼即见与下为异 二闻法得悟

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说妙法者大乘法也。得无生忍即断证也 三游历十方

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承事诸佛习学方便 四获记还国

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到本国 即佛观云诸佛现前授记是也 五证总持门

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陀罗尼此翻总持。一能持善二能遮恶。即于无量法门无不通达 三结是名上品上生者

二上品中生三。初标二释三结 初标

上品中生者

二释四。初修因二感缘三得往生四生后益 初修因二初行业二发愿 初行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