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教育学各章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改错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质量。(教育风格) 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方法艺术。(言语艺术) 4.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矛盾)

5.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唯意志论观点。(宿命论)

6.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改造教育规律。(利用教育规律)

7.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铺垫渲染。(出现反转) 第六章 一.单选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教师)。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癸卯学制”)中提出的。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法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拉萨尔)。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专业技术人员)。 11.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1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1994年)。 13.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教师资格条例》)。 14.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5.“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 . 舒尔曼)。 1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专业知识)。

17.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专业精神)。 18.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9.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经济地位)。 20.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教师职业理念)。 21.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22. 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角色协调)。 23.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知识)。

24.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扎实的学科知识)。

25.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26.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教师的专业精神)。 27.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业务素质)。 二.多选题

1. 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要素是()。

A. 中国公民 B. 思想品德条件 C. 学历条件 D. 教育教学能力 E. 认定合格的手续 2. 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是由()组成的。

B. 学科内容 D. 教师教养

3.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包括的领域有()。

A. 内容知识 B. 一般教学法知识 C. 学科教 E. 课程知识 4.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专业教养包括()。

A. 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 B. 教学情景脉络知识 E. 教学目的、价值、哲学、历史学基础知识 5.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的内容有()。

A. 专业精神的发展 B. 专业知识的发展 C. 专业技能的发展 6.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E. 学习性 7.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组成。

A. 专业地位 C. 职业声望 D. 政治地位 E. 经济地位 8.不同国家存在的教师经济地位的类型有()。 A. 高于型 B. 持平型 C. 低于型 9. 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可分为()几个方面。

A. 社会的期望 C. 学生的期望 D. 自我期望 10. 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包括()。

B. 道德中心型、 C. 教学中心型 E. 学术中心型 11. 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期望包括()。

A. 专业人员型 D. 学生领导型 E. 雇员取向型 12. 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

A. 教育家的意识 B. 专业精神 C. 师德修养 D. 业务素质 13.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A. 知识结构 B. 个性品质 C. 教学能力 D. 教育观念 三.改错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校长。(教师)

2.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行政部门。(教师)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壬寅学制”中提出的。(癸卯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教师收入提高。(教师资格制度)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六三三学制”。(癸卯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美国。(法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杜威。(拉萨尔)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1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1995年。(1994年)

12.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13.“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拉萨尔。(舒尔曼) 14.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15.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专业知识。(专业精神) 16.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专业技能。(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业务) 17.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 18.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教师人格。(教师职业道德) 19.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教师地位。(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20.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扎实的学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21.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 22.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23.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业务素质) 第七章 一·单选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课程)。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3.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是( 《课程》 )一书出版。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 . 2001年)。 5.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设置综合课程 )。 6.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克尔)提出的。

7.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伊藤信隆)提出的。

8.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史密斯 )提出的。

9.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B. 课程计划)。 10.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培养目标)。 二.多选题

1.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 B. 学科课程 D. 经验课程

2.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 A. 分科课程 E. 综合课程

3.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4. 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 C. 必修课程 D. 选修课程

5. 根据课程的基本价值倾向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 知识本位课程 C. 儿童本位课程 E. 社会本位课程 6.基础教育学校调整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均衡性 C. 选择性 E. 综合性 7. 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几个部分组成。

A. 分析情境 B. 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 C. 确立和表述目标 D. 阐明和实施 E. 制定方案 8. 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

A. 目标模式 B. 探究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情境模式 E. 批判模式 9.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

A.统合 B.系统 C.反复 10.史密斯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系统知识准则 B. 历久尚存准则 C. 生活效用准则 D. 兴趣需要准则 E. 社会发展准则 11.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互补性原则 B. 准备性要求原则 C. 教育转换原则 D. 法规依据原则 E. 价值统一原则

12.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 A. 囊括性原则 B. 连贯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13.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 )几个层次。 C. 编写教材 D. 课程计划 E. 课程标准 三.改错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师。(课程)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材。(课程)

3.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综合活动) 4.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史密斯提出的。(克尔)

5.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史密斯提出的。(伊藤信隆)

6.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伊藤信隆提出的。(史密斯)

7.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法律法规。(课程计划) 8.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培养目标。(√)

9.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经验课程) 10.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国家课程。(综合课程)

1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经验课程。(校本课程)

12.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目标模式、探究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和整合模式。(批判模式) 13.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统合、系统、探究。(反复)

14.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5.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编写教材、课程计划、教育政策三个层次。(课程标准) 第十一章

一、单选题

1.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班级)

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拉斯莫斯) 3.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夸美纽斯)

4.班级组织逐渐成为我国学校中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开始于(癸卯学制颁行之后) 5.从有效履行职责的角度看,当代学校教育中的班主任角色重心是(指导者角色) 6.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是(主题班会) 7.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正常现象)

8.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采用的形式是(书面报告) 9.下面不属于品行不良范畴的是(学习成绩太差)

10.操行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11.下面不属于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领导者) 12.班级社会体系理论是(欧美)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13.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必须适中) 14.最理想的班级群体应该是一种(集体)

15.班主任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强调班主任应该是(指导者) 二、多选题

1.班级是一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