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解析》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三二部12月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这表达了 A. 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 B. 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 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 D. 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达了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即至高无上的皇权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臣子的抗争精神、对君主的恐惧和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ACD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 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 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 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 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真实想法”。根据材料文字“广言路以求直言”“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以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都不是朱元璋的真实想法,均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3.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 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 B.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 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 D. 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在遇到案情无法一时理清时,按照长幼等顺序,照顾尊长一方。这种理念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题干中没有涉及“私有财产”,排除A;BC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尊长、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多与宗法制有关。 4. 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于

A. 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 B. 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 C. 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 D. 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 【答案】D

5. 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这一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 A. 直接民主泛滥导致决策失误 B. 抽签选举无法保证执政者的素质 C. 权力制约致使行政效率降低 D. 财产资格限制下层民众参与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古希腊民主政体”“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直接民主泛滥导致决策失误。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及效率和财产资格问题,排除CD。

6.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 A. 主权在民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可知A表述符合材料;根据“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可知B符合材料;根据“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可知C符合材料;D材料没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

7.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每礼拜日依职份??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官或违反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黜为农”。这些内容突出表明《天朝田亩制度》 A. 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 B. 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C. 包含着对农民的歧视 D. 存在不切实际的一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出,多种行为的惩罚措施都是“黜为农”,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存在对农民的歧视,故C正确;材料并非都是针对官员,措施全为惩罚措施,无法体现“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排除A;B选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排除B;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 8.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即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

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日本代表担忧的是 A. 中日关系因和会而恶化 B. 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 C. 日本对华政策陷入困境 D. 中国外交得到国际支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此次中国委员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可知,日本代表担忧的是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故B项正确;A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事部署为:三路围攻长沙。第一路,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醴陵,向长沙进军;第二路,从修水出发,夺取平江,向长沙进发;第三路,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形成包围长沙之势。这样的部署表明 A.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正在形成 B. 湘赣边工农运动发展迅猛 C. 中共以俄为师领导中国革命 D. 对敌我力量对比认识不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三路围攻长沙”“第一路,从向长沙进军;第二路,从向长沙进发;第三路,由形成包围长沙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样的部署表明秋收起义以进攻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体现了在走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选C;AB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0.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放弃民主革命纲领 C. 犯了右倾错误 D. 改变了政权性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