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

技 术 指 南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六年八月

1

目 录

1 总 则 2 2 灾害调查和评估 2

2.1 泥石流和水毁 4 2.2 路基病害 7

3 防治工程设计 10

3.1 水毁防治工程 10 3.2 泥石流防治工程................................................................................................................ 14 3.3 路基病害防治工程 ............................................................................................................ 15

4 施工 17 5 工程验收 19 6 效果评估和总结 20 附录 泥石流相关计算方法 21

2

1 总 则

1.1 为提高公路抗灾能力,指导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1.2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通过增设和完善公路的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专项工程。

1.3 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应按照“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公路灾害防治工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

鼓励技术创新和采用经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1.4 通过实施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提高试点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水平,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实施方法,为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1.5 本指南适用于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

1.6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的实施,除应符合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2 灾害调查和评估

2.1 泥石流和水毁

2.1.1水毁调查与评估,必须进行水毁形成条件调查,通过现场勘察认识所在河段的类型及河床变形、地质构造等特点,再结合灾害工程特点,研究水毁的原因。水毁和泥石流都具有冲击、侵蚀、携带、淤积等破坏能力,但形成机理和流体性质完全不同。

2.1.2洪水与暴雨时空关系密切,以重复发生、夜间多发为特征。其危害的方式包括冲刷、侵蚀、冲击、淤积、淹没、漫流改道为主,具有突发、集中、历程短、成灾快的特点。调查评估的重点是洪水发生的时间、历程、流量、频率等。 2.1.3洪水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见表2.1.3。

表2.1.3 洪水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项 目 形成条件 洪水特征 气候水文 流域特征 行洪时程 洪水痕迹 灾情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季、月降水量,研收集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必究最大日降雨量、暴雨强度和引起洪水的天气过程。 要时现场观测并进行相关分析。 量测流域面积和形状,调查地形特点、土壤、植被和收集既有资料,或实地勘察和沟床物质构成,勘测沟道地形和纵横断面。 测量 洪水暴发的时间、最高水位及其持续时间、涨落过程 访问当地居民、目击者 调查洪水留下的泥痕、水记或人工刻记,以及其他一现场调查和量测 切可以表明最高洪水位的证据 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区域、灾害的类型和损失程度,工实地勘测 程修复难易程度。

2.1.4洪水流量计算根据实地条件采用比降法、急滩法或卡口法。河道顺直、沟床稳定、纵坡和糙率一致的河段,可采用满宁公式计算;由稳定流变为急流的沟床纵坡变化的河段,可采用急滩法计算;河道变窄的峡谷河段,可采用卡口法计算。

2.1.5设防洪峰流量计算,有可靠暴雨和水文资料情况下,根据统计分析确定;没有可靠资料情况下,可利用邻近地区资料移植分析计算。在山区条件下,推算小概率洪水的可靠性较差。对于频繁发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可能的最大洪水推荐采用暴雨放大、移植或叠加的方法预测最大洪水。

2.1.6泥石流暴发突然,速度快,历时短,破坏力大,能将大量固体物质冲出山外,对路基、桥涵、隧道及其附属构造物堵塞、淤理、冲刷、撞出,造成直接破坏;也可淤塞河道,迫使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