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论文《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的对策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 绪 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 1 1.3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销售管理的主要问题 ................................. 3

1.3.1中小企业外部影响环境分析 ....................................................... 3 1.3.2中小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4 1.3.3机会与威胁分析 ........................................................................... 5

第2章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的管理 .................................................................... 8

2.1销售人员管理的重要意义 ..................................................................... 8 2.2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困境的基本原因分析 ..................................... 9 第3章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方案 ............................................................. 11

3.1 销售人员招聘管理 ............................................................................... 11

3.1.1 销售人员招聘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1 3.1.2 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12 3.1.3 销售人员招聘方法 .................................................................... 13 3.2 销售人员培训管理 .............................................................................. 14

3.2.1 销售人员培训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 14 3.2.2 销售人员培训方案 .................................................................... 15 3.3销售人员激励管理 ............................................................................... 16

3.3.1 销售人员激励常见问题分析 .................................................... 16 3.3.2销售人员的激励方法 ................................................................. 17 3.4销售人员薪酬管理 ............................................................................... 18

3.4.1销售人员薪酬管理常见问题及分析 ......................................... 18 3.4.2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措施 ..................................................... 19

第4章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的整合与控制 .............................................. 20

4.1销售人员管理控制的基本方法 ........................................................... 20 4.2销售人员管理系统控制的基本指标 ................................................... 21 结 论 .............................................................................................................. 22 致 谢 .............................................................................................................. 23 参考文献 ............................................................................................................ 24

IV

*******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管理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原始的阶段,其政策制订人员和执行人员中甚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根本就不懂得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表现为:日常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激励指标粗放单一,多数仅限于硬性的提成奖励;费用管理不够细致,或在产品畅销时出手过于大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在产品滞销时一味无原则地压缩费用;对销售人员管理的理解有些片面,往往仅限于销售过程管理和销售费用管理,而对销售人员的成长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员工激励和培训支持系统等等。再加上中小企业在制订各项销售管理制度时往往不太注意与销售一线人员的沟通,因此,很容易导致销售人员士气低落,流动率普遍高于企业其他部门员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是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1

*******毕业(设计)论文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单个体规模相对较小,甚至可能微不足道。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小企业已占到内地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力量是举足轻重的,绝对不容忽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已经逐渐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科技创新的推进器,而且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首先,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局面[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20年,16岁以上人口还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另外,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行政单位精简人员、国企改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就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一方面使为数众多的失业人口的个人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国内需求萎缩,严重的可能导致经济萧条;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展前景良好,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完全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其次,中小企业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决定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与核心是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缺乏固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在技术进步与需求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小企业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创造新产品或者新工艺,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赢得丰厚利润,从而健康地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的内在动力通常比大型企业更强,也往往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出成果。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尽管大型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因其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和适应力强等特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迅速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与乡镇企业的蓬勃

2

*******毕业(设计)论文 发展,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壮大。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国家年税收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1.3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销售管理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要研究其发展,就要考虑其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1.3.1中小企业外部影响环境分析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分析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中小企业对于外部环境也应有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只有在认真分析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辨明企业发展机会和可能存在的威胁,企业决策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和有的放矢,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分析:第一,世界经济形势。近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面临短期恶化的危险。在新技术扩散效应下滑、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难以持续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将于2008年告别“大缓和”的黄金阶段,进入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的回落和通货膨胀的抬头将使全球滞胀的威胁加剧。世界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扩散效应的作用规律决定了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新技术扩散效应步入下滑期,世界经济将告别“高利润时代”。来自全球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济与专业化效应难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世界PPI-CPI缺口的全面收窄,“全球化红利”进入递减区间,世界经济将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高涨的冲击下告别“低通胀时代”。不平衡问题难以维持,以相对价格调整和汇率调整为主导的调整力量必然通过次贷危机等事件为导火索,对世界经济不平衡进行反向调整,世界将告别“贸易流量大幅度增长时期”,两极贸易赤字和顺差收缩

[2]

势在必行。世界各国短期性的调整政策将使世界经济陷入“两难困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及失业增加将进一步加剧,“滞胀”的威胁将进一步逼近。

第二,国内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陆续实现历史性突破,国民收入和储蓄余额大幅度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些又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我国的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增长。始于1978年

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