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期末复习题指导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期末复习题指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8.在延性框架设计中,为何采用“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高层框架—剪力墙及结构中,为何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宜布置剪力墙? 答:由于节点区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所以在结构师设计时只有保证结构各节点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才能使梁、柱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实现延性框架。因此设计 时尽量保证梁、柱塑性铰顺序出现完成之前,节点区不能过早破坏。

将剪力墙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是因为,楼板的刚度在这些位置受到削弱,地震时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较严重的震害,所以布置剪力墙予以加强。 四、计算题

已知: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2.1a),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图4.1b),H1=4m,H2=8m。自振周期T1?.028s;T2?0.393s。主振型x11?1.000,x21?1.618,x12?1.000,x22??0.618。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1?0.033;第一振型参与系数?1?0.724。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T2的地震影响系数?2?0.08,第二振型参与系数?2?0.276。 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用公式Fi1??1?1xi1Gi; 第二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公式Fi2??2?2xi2Gi。

求: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水平地震作用Fij。(10分)

图4.1

解:

相应于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

F11?0.033?0.724?1.000?1200?28.67kN

F21?0.033?0.724?1.618?1200?46.39kN

相应于第二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

已知: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4.1a),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图1.1b),H1=4m,H2=8m。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

FEk?a1Geq?67.32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0.08T1?0.01?0.092,已知

F1?H1G1?Hk?1nFEk(1??n)。

kGk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0分)

解: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地震作用力

F1?H1G1?Hk?1nnFEk(1??n)?kGkFEk(1??n)?1200?4?67.32(1?0.092)?20.37kN

1200?4?1200?81200?8?67.32(1?0.092)?40.75kN

1200?4?1200?8F2?H2G2?Hk?1kGk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