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 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会形

成过度需求,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 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认 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 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 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具体又可分为工资 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进口型通货膨胀。

( 3)结构型通货膨胀,其认为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 时,由于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 经济 结构因素的变动具体表现为需求结构的变动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 长速度的差异。

(4)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是影响总需 求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4.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 三种形状菲利普斯曲线反映资本主义 经济发

生了哪些变化 ?

【参考答案】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主要 有三种表达方式: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又称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的一种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 资变化率之间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它表明失业率减少时, 货币工资 增长速度趋向上升;失业率增加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趋于减少。

(2) 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 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二 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3) 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明经济增长率 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 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 的。这样,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国 家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 化率之间的

逆向变动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5. 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参考答案】

凯恩斯主义用乘数原理来解释私人经济部门的不稳定性和以财 政政策为主导的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当投资变动时将会引起收入 的变动,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一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值

k即为

投资乘数。= Y K =1 1-爲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即边际消费倾向 越大,则投资乘数ki越大,一定的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就越大。 加速数原理说明当收入变动时将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变动。

其基本模型

表示为:Y^Ct It Gt , G = Yt^ , It =v G -Cz , G = Yt二壮八\Y二-丫2 Go ,若边际消费倾向一:和加速数V已知,就可以 推算出本期的

国民收入的值,进而说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了。

乘数-加速数原理说明经济周期中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内部, 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强化了经济波动的趋势;

从总体看,宏观经济

波动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的大小,如果这两个参数较 小,则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小。由于投资和收入之间的不稳定的关系使 经济体系形成了周期性波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干预政策来缓 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6. 什么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它有哪些基本的理论特征?

【参考答案】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 是技术冲击。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宏观经济经常会受到一些实际 因素的冲击而发生波动,如资源的不利变化,战争、政治动荡或人口 增减,能源价格变化和技术革新等。同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 经济中存在着资本积累、替代效应和不同类型的调整滞后等三种传导 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初始的冲击进行放大和传递, 最终形成整个经 济的波动。

实际经济周期有五个典型的理论特征:(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 型采用代表性经济主体框架,考虑代表性企业和家庭的行为。 经济主 体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其效用或者利润最大化。(2)经济当事人 具有理性预期,价格能自由伸缩以确保持续市场出清。(3)经济波动 的刺激机制源于生产技术等外生冲击, 各种传导机制使这种最初刺激 的影响扩散开来。(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是中性的,就是货 币政策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打破了宏观经济 分析中的长期和短期的二分法, 将短期波动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个分 析框架之中。

7.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审视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 期成因

的各种解释。

【参考答案】 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比较,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无论是 方法论还是在解释经济周期的内在根源上,都存在鲜明的理论差别。

(1)马克思认为周期循环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马 克思指出,“大工业本身刚刚脱离幼年时期; 大工业只是从 1825 年的 危机才开始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种周期循环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

(2)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把经济周期归因于资本主义的根 本经济制度,认为经济周期或者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 现象,其总根源是生产力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 间的矛盾。

( 2)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看作是资本再生产过程,一般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资本主义社 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 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 而 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 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 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 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 综合性概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