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和徐志摩“陌生化”手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闻一多和徐志摩“陌生化”手法的比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闻一多和徐志摩“陌生化”手法的比较

俄国形式主义的发起者和代言人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认为,由于经常使用日常语言,我们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自动化或习惯化的状态,再也感觉不到事物,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而艺术的过程,正是使事物“陌生化”的过程。作家越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法, 作品的艺术性越高。这里的“陌生化”正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精髓。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发表论文《艺术作为手法》。在此文中他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使形式变得困难, 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文学语言的运用应该打破日常用语司空见惯的使用方式,用翻新出奇的表达使表现对象变得陌生,使惯用的形式受阻,以延长感受的时间,增强感受的难度和高度,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诗歌的主题方面。诗歌的主题多种多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诗。特别是新诗的出现,打破了古诗词的金科玉律,真正意义上做到“诗体的解放”。上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闻一多的新月诗派,对诗歌语

言提供蓝本。

诗歌语言从来要求新求异求奇。语言的陌生化,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词语学中“超常搭配”是指“语词突破规范而在一起使用”,就是语言的陌生化。如我们熟知的,闻一多《静夜》中“浑圆的和平”。赋予“和平”以形象,使之产生更多的联想。“浑圆的和平”产生了特有的诗境下生动可触的形象,加强了诗人立意要拒绝柔美的夜的诱惑,要投身于火热的民主斗争生活的强烈爱国的情感。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批评与古典诗歌阐释中包含了丰富的现代解诗学的思想. 文本细读是进人解诗的前提.闻一多是主张细读的.他说\凡读文学书,如小说,诗词等,不妨细读,反复吟咏,再四抽绎,以领会其文词之美.\但是,这种细读又是与对复杂文本的重新理解和阐释分不开的.因此,重视诗的神秘性,重视幻象和文字的障碍,努力去征服由于它们所造成的诗本体的陌生化,已经成为闻一多诗歌批评意识的一种自觉.最早的批评实践中,闻一多就很重视对于作品神秘性和陌生性的解读.年在清华读书时,他曾解读吴景超的一首新诗《出俱乐会场的悲哀》。

闻一多认为,诗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中,情感之外,就是幻想。这种幻象,\是不可思议,同佛法一般的\因为有\这样的玄秘性\所以被一般\徒具肉眼\者所忽视,因之\偿了玄秘性底代价.\幻象质素的极度缺乏,造成了\五四\以来新的\淡而寡味\由此,他热切地呼唤借鉴西方诗歌具有深层意蕴的作品,并在传统诗学中寻找一些适应现代需求的范畴,努力在二者之间作融合沟通的工作.他的理解是\我们认识过的不过是较为浅近较为时髦的玩意儿罢了.'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种情势不用讲是当今诗坛上瓦击雷鸣底最大原因之一.\

徐志摩作为新诗诗人身份的诗歌翻译者,其丰富而偏异的诗歌翻译有着其独特的诗歌翻译艺术性和对新诗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

徐志摩译诗的新奇特征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译诗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的阶段化。1922年9月(即他从英国叵国以前)以前,译诗的形式体现为中文格律诗的形式;在这以后的翻译则以白话诗的形式出现。这反映了在他回国以后,对当时的白话新诗这一新的诗歌形式的敏感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拥护。同时他的译诗的非同寻常的诗行缩进形式也增强了他的译诗的语言和节奏的变化和受阻,增加了感知的难度。第二,他的新奇的翻译思想还体现在选择原文作者和文本主题的多样性。他的译诗多以浪漫情感、反传统思想、反映世界的变化和神秘不可确定性为主题。他一生信奉的“爱、自由、美”的人生信念体现在他的译诗里。

徐志摩作为新诗诗人译者,在翻译中,展露了他操纵文本以

及打破当时翻译规范的勇气和自由,使其译诗具有将源语文本特征与目的语中可比文本特征进行杂合的特征,产生出其不意的新特征。这些新奇的文本特征正是徐志摩的诗歌翻译对新诗发展的贡献所在。

作为新诗诗人的徐志摩也在积极寻求诗歌的新格律形式,通过译诗的奥秘而有创意形式表现了他作为诗人译诗的对原文的操控,将诗歌翻译视作创造新诗诗歌形式的途径。一方面,徐志摩不仅将源语文本的韵律翻译进目的语文本,而且还将自由诗、散文诗、不规则的诗行缩进等英语诗歌格律形式运用于译诗,这些新奇的诗歌形式延长了目的语受众的阅读感知过程,使他们感受到文本的异域性;另一方面,他将中国古体诗和新格律诗的诗歌格律形式与原诗中的英语诗歌形式相杂合,制造新奇的诗歌效果。他运用古体诗的每行字数和诗的节数多变、用词口语化的特点,同时,大胆打破古体诗的押韵规则,频繁使用古体诗非规则的106部韵式。他在译诗中运用了新格律诗的讲究诗歌抑扬顿挫节奏和韵律的音乐性特征。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其译诗的诗歌韵律的多样性和新奇性。

徐志摩诗歌翻译陌生化效果在译诗词语和意象再造上也有具体体现。首先,徐志摩在译诗中运用新造词语和口语词汇。这一手法违背了中国诗歌用词的规范:正式的文学用词。这种特征打破了他的目的语受众对诗歌用词的期待规范,造成阅读欣赏感知过程的延长。其次,在翻译原文中的女性意象和原作者所抒发

的感情意象时,他将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他本人对爱情的抒怀

和对生活的感怀等意象杂合进原文,造成新的意象,获得新奇感。

徐志摩作为处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一个新诗诗人译者,其诗歌翻译重在追求艺术的新颖性和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诗歌翻译的效果对其所创造的新格律诗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