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合利用共伴生资源、尾矿、工业废水、废气和冶炼废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加快退城进郊进度。对于城区污染较重的水泥厂、耐火材料厂,坚决实行“退城进郊”。目前,波月水泥与耀华冷耐已全部搬迁至禾青建材工业园。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转型。一是以创新制度为核心,突破城乡发展政策壁垒。鼓励“农民进城”和“市民下乡”。二是以规范农村建房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强农村建房审批和管理,引导农村新建住房户严格按规划要求集中建房,走许村民跨村跨镇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以现有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着力发展规模农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在抓好原有规模种养殖基地扩建的同时,着力扶持瑞生源、响莲实业、富康油茶林等企业进一步发展杨梅酒生产加工、葛根生产加工和油茶种养殖业综合开发。三是以加大财政投入为保障,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转型成功后的冷水江市 4.1转出新观念

先有工厂,再有城市。城区内企业影响了人居环境,但如果一味关停,大量工人失业会成为社会矛盾。冷水江市的做法是:对影响城市规划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和产业升级的3种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

4.2转出新产业

市域面积仅为439平方公里的冷水江,锑产量占全球的60%,煤炭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6,重工业、地下产业、传统工业成为冷水江工业的代名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迫使冷水江转型迈出新的步伐。

4.3转出新环境 2009年10月,湖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公布2008和2009年的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冷水江在全省抽检的16个县级城市中列倒数第一,并进入丙类城市。

4.4转出新民生

滨江公园地处冷水江繁华闹市的大湾里路段,因修建浪石滩水电站,资水岸边数百居民整体搬迁之后,9.4万平方米的空地成为炙手可热之地。早在2008年,就有开发商瞄准了这片黄金宝地,如果做商业开发,市值10亿元以上。然而,冷水江市最终作出决定,将这片空地全部还绿于民,建起了一个滨江休闲广场。

在推进“一转三化”战略中,冷水江市坚持以人为本,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让百姓从发展中得到实惠。据统计,近3年来,做到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问题倾斜,全市财政支出六成用于民生建设。

翻开冷水江市沉甸甸的“民生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鲜活跃动的民生数字,是一件件体现关怀与温馨的惠民实事,是一份份充盈人心的温暖与感动。仅38万人口的冷水江,在册城乡低保对象达2.7万人左右,实现了乡镇高标准敬老院全覆盖,并资助了近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98.1%的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农合。今年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226套,收购公租房484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18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7套,有效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冷水江市是以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冷水江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城市功能定位,以发展有本地相对优势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综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