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同步测验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同步测验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析】由材料“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表现”这一信息可知,文学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了宋代与唐代情感强度的对比,没有论述它受唐代影响如何,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宋代文人与理学关系的信息,因而不能推知宋代文人深受理学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由反映哪种文学更受读者喜爱,D项错误。 【答案】B

14.元曲突破“发乎情、止乎礼”等传统观念,毫无掩饰地表现爱情,突破“治国平天下”等传统观念,表现看破功名利禄、陶醉隐逸生活的人生理想。元曲具有这种思想特征的社会原因是 A.当权者轻视科举歧视汉人 B.理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C.中原农耕文化的蓬勃发展 D.道教已成为官方哲学思想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国平天下都需要积极入仕才能实现,但元朝轻视科举、歧视汉人,使很多汉人心灰意冷,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儒家思想在当时受到冲击,B项错误;中原农耕文化遭到了破坏,C项错误;道教在元代并未成为官方哲学思想,D项错误。 【答案】A

15.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境界 B.形象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D.使小说中奇闻异事图示化

【解析】由材料“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等信息可知小说插图的首先在于形象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故B项正确;“诗画合一”、“满足审美需要”、“奇闻异事图示化”在材料中均无信息显示,A、B、D三项错误。 【答案】B

16.在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的开篇中,纣王去女娲宫上香,目睹女娲美貌,赋诗一首进行“赞美”:“凤楼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伴君王。”这一情节

A.不符合商周时期文学认知 B.说明商末统治已危机四伏 C.揭示了统治者的淫逸无知 D.成为明清小说的开篇范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朝末年时,律诗尚未出现,因而这一情节不符合商周时期的文学认知,故A项正确;纣王“赞赏”女娲美貌不代表当时商朝统治已危机四伏,B项错误;一首“赞美”诗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无知和淫逸,C项错误;纣王对女娲的“赞美”并非是小说的开篇之作,因而也不能推知这个情节成为明清小说的开篇典范,D项错误。

【答案】A

17.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楷书诞生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逐渐稳定下来了。材料表明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 A.由繁至简 B.循序渐进 C.外圆内方 D.多元存在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了汉字演变的过程,等到楷书出现后,汉字的字形字体逐渐稳定,因而可知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循序渐进,故B项正确;材料显示汉字笔画数的固定,不必然能说明汉子就是由繁至简演化的,A项错误;笔画、形体的固定不能说明汉字就是外圆内方、多元存在的,C、D两项错误。 【答案】B

18.《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在浙江绍兴遇到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人,并在每把竹扇上面各题了五个字,惹得老妇人很不高兴,王羲之便告诉老人“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果然老妇人顺利得买。材料表明

A.竹扇成为文人雅士的装饰品 B.六角竹扇在晋代时比较流行 C.书法是晋代主要的艺术成就 D.王羲之的书法受到当时青睐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老妇人按照王羲之吩咐,顺立的卖掉了扇子这说明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很受社会推崇,故D项正确;老妇人把竹扇卖给了何种身份的人,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A项错误;仅从这一位老妇人的买卖不能得出它在当时比较流行,B项错误;王羲之书法受到社会推崇,不能表明书法就是晋代主要的艺术成就,排除C项。 【答案】D

19.图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A.钩连不断、纵情流畅 B.审美实用、雅俗共赏 C.形体严整、笔画详备 D.古朴端庄、碑刻佳品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的书法流派是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严整、笔画详备,故C项正确;钩连不断、纵情流畅指的是草书,A项错误;审美实用、雅俗共赏指的是行书,B项错误;古朴端庄、碑刻佳品指的是魏碑,D项错误。 【答案】C

20.1972-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T形帛画,以及用具、五谷、衣物等陪葬物这些物品的发掘反映了西汉初期

A.人们对灵魂不灭的信仰 B.帛画取代纸质画成为主流 C.分封制的存在且等级森严 D.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高度融合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墓中有帛画、用具、五谷衣物等陪葬物表明,当时生者希望死者能继续享用这些物品,由此可以看出汉初人们对灵魂不灭的信仰,故A项符正确;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帛画是否已成为当时主流,B项错误;这些汉墓出图的帛画没有展现等级信息,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D项错误。 【答案】A

21.据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记载:“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该故事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注重写意传神 B.擅长点石成金 C.追求娱乐教化 D.渴望俗世认可

【解析】材料信息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画龙点睛的故事,这一“点睛”使整幅画显得更为神奇,因而该故事说明中国古代绘画注重写意传神,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的是对绘画意境的重视,但是否“擅长”点石成金,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娱乐教化、世俗认可的信息,C、D两项错误。 【答案】A

22.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山水画本质特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更不可或缺,这说明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写意传神,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描述诗画关系的信息,也没有笔意奔放、返璞归真等信息的反映,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B

23.在原始社会,古老的中国居民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为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之前,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以求成功。材料反映出

A.戏曲须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B.戏曲植根于民众的生产生活 C.生活对戏曲提出了更高要求 D.生活改变了戏曲的社会功能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戏曲,这说明戏曲根植于民众的生产生活,故B项符合题意;戏曲是生活的反映,但往往会高于生活,仅从材料信息也不能推知戏曲必须反映社会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生活对戏曲要求的信息,C项错在无中生有;戏曲的社会功能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排除D项。 【答案】B

24.光绪二十二年曾传旨:以后勿论那一班昆腔戏,有净本才许上单。第二年又传旨:以后遇有外学戏,俱要本子。这些旨意

A.使京剧成为剧本固定的剧种 B.助推了京剧欣赏的层次色彩 C.推动了京剧表演艺术规范化 D.提高了京剧艺人的社会地位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朝廷对戏曲表演提出了要求即俱要本子,这些本子使戏剧表演在表演时不能随意,而要按照既定“本子”表演,因而可知这些旨意推动了京剧表演艺术规范化,故C项符合题意;要本子不必然表明京剧的剧本已被固定,排除A项;要本子或不要本子可能会导致演员的重视程度不同,但这并不排斥京剧会有基层的听众,排除B项;要本子强调的是规范,不意味着京剧艺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答案】C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不曾间断,这就使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走向自己的巅峰。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模式,他对科技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面和零星不系统的。这一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总结。这导致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理学等得到较快发展。古代科技大多为官办,相当多的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官吏。纵观史事,天象记录、历法编制都是连续不断的,和它相关的大型天文仪器的研制、大规模的天体测量、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方面都是政府出面组织人力物力完成的。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