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成长同步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让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成长同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成长同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宝应县柳堡镇郑渡小学 夏忠 邮政编码 225822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我体会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应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只有端正我们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的方向,才能把小学数学教育引到提高全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 发展成长 有效性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就在课堂,课堂是师生之间接触最经常,也是对师生影响力最大的场所。课堂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同步发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提供生活化、情境化素材,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以符号化的形式反映着现实世界,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巨大作用,则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定会被激发,学习兴趣必定会被增强。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时,由于小数所反映的物体的数量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便从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入手,分别列举出它们各自的价格(橡皮每块0.50元,包书皮每张0.05元,圆珠笔每支2.80元,文具盒每个12.00元,橡皮筋每

根0.08元??)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学习用品的价钱,并说一说,哪些商品的价格中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因为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学习用品,很快便有学生举手回答:橡皮0.50元代表50分,0.5元代表5角,50分就是5角,因此“0.50元”5后面的0可以去掉,但5前面的0不能去掉,因为那样(.5)不符合小数的写法;同样的道理,圆珠笔和文具盒的价格中的0也可以去掉;包书皮的价格中间的0不能去掉,0.05元代表5分,去掉中间的0变成0.5元,代表5角,价钱变大了,橡皮筋的价钱里的0同样也去不得。这时我趁热打铁:谁能根据刚才的回答将上面的价格分为两类?(学生很快依据能不能去掉0的特点将这些代表商品价格的小数分成了两类)从而为深刻理解小数的性质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是产品,任由教师的摆布,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着一颗充满好奇与求知欲望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如能够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留心他们的真情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使学习活动变成一种愉快、主动而自然的过程与经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思维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良习惯常常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如将有些教学内容以谜语、游戏、故事的形式出现,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了起来。如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概念,我便将“摸

球”的游戏安排在了整堂课的开始,课前在三个口袋里分别装进了8个不同颜色的球:第一个口袋里装了5个红球,3个黄球;第二个口袋里装了8个红球;第三个口袋里装了8个黄球。一上课,我将三只口袋往讲台上一放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摸球的游戏好不好(学生兴趣高涨),接着我给大家讲游戏规则,三个人一组,每人只许摸一个口袋里的球,每次摸一个,摸完把球放进袋子里,摸10次,摸到红球1次,老师奖励他一颗红五星,看谁得的星星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举手,刚开始的时候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挑战的神情,但渐渐地随着结果的一次次出乎意料,学生便开始露出一脸的迷惑,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怀疑和猜想,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时候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引出“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概念,新课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三、巧设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思维源于问题,课堂上,教师如能巧妙地提出一些好的问题,便让学生的思维与所学的内容之间架起了一座能动的桥梁。事实上,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就在于一次次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追问,逐渐明朗的过程。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认识小数,在这之前,及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但那只是直观的认识一位小数,鉴于此,教者可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说一说自己都认识了那些小数?(生举例)什么样的分数可化成这些小数?(生:十分之几)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小数吗?待学生回答后出示一组商品的价格(一元以内),让学生认识两位小数,这些商品价格

是多少分?与一元是什么关系,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吗?(生:能。举例)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分别用分数和两位小数表示的例子吗?(举例)如果是厘米数,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量来吗?(生思考后举手)现在你们又认识了什么小数?(两位小数)再追问:难道小数就是这些吗?(还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那么什么三位小数?(举例)谁又能将自己对小数的完整看法说出来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完整让其他同学补充)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和一连串的追问,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经由过去的一位小数不知不觉拓展到了完整而全面的认识,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四、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探索的空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架构新知识的过程。如果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填鸭式,将有关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忽略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忽视学生的参与与思考过程,则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还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欲速则不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知识的生长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组织教学,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还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一课时,充分考虑到该节的知识基础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和通分的方法的掌握,学生对前面两个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则能较轻松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