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大纲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竹林七贤。

阮籍好老庄,性倜傥,嗜酒狂放,不拘礼法,与司马氏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阮籍诗歌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政治抒情组诗。其主要内容: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苦闷;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表现为旷达、饮酒、求仙。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色:长于抒情,工于比兴,精于用典,善用曲笔。诗歌滋味渊永,风格隐约曲折、深隐含蓄,“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文多发惊世骇俗之论,行文奇偶相生,风格曲折含蓄。

嵇康才华横溢,愤世嫉俗,服食谈玄,以“自然”对抗“名教”,“非汤武而薄周孔”,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以“言论放荡”被杀。

嵇康诗文兼擅。其诗形式多种,内容丰富,风格清峻通脱。其文长于论著,极富政治色彩,风格峻切豪壮。 应璩的《百一诗》。 精读作品篇目:

阮 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官发魏都)(洪生资制度) 嵇 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阅读作品篇目:

阮 籍《咏怀》(二妃游江滨)(壮士何慷慨)、《大人先生传》 嵇 康《赠秀才入军》(闲夜肃清)、《管蔡论》、《太师箴》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在政治旋涡中浮沉的诗人们意在逞才。

潘岳工诗善文。其诗多为组诗,词采华艳,多繁冗肤浅。善为哀诔之文。 陆机的生平。

陆机诗名最高。多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追求词藻、对偶,模拟因袭气重。 陆机的文章辞赋颇有成就,成为骈体文的奠基人,对南朝文学有直接影响。

太康文学:表面繁荣,实则诗尚雕饰、模拟,文崇骈俪,形成繁褥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形式化、士族化。 精读作品篇目:

潘 岳《悼亡》(荏苒冬春谢) 陆 机《赴洛道中作》、《演连珠》 阅读作品篇目: 潘 岳《怀旧赋》

陆 机《拟明月何皎皎》、《文赋》、《吊魏武帝文》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的生平和思想。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左思是西晋最杰山的诗人。其诗承建安馀绪,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反抗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实乃建安风骨的再现。风格独树一帜,典以怨,人称“左思风力”。左思的辞赋也颇负盛名。 刘琨的生平。

刘琨诗悲歌慷慨,直承汉魏风骨。其文感情真挚,朴实自然。

25

精读作品篇目:

左 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 刘 琨《重赠卢谌》 阅读作品篇目:

左 思《咏史》(荆轲饮燕市)、《招隐》(杖策招隐士) 刘 琨《扶风歌》、《答卢谌书》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溯源。 郭璞的生平。

郭璞诗以《游仙诗》为代表,乖远玄宗与坎壈,抒发苦闷,常借游仙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精读作品篇目:

郭 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阅读作品篇目:

郭 璞《游仙诗》(青溪千馀仞)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怀

王羲之是东晋较有成就的作家,诗文兼擅。其文清丽疏朗,自然洒脱。

《兰亭集序》与兰亭 。兰亭诗的主题及审美价值。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对后代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作品篇目: 王羲之《与会稽王笺》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五言诗 玄言诗统治东晋诗坛。

东晋文人的心态:务存大纲,不拘细目。

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及佛理为基本内容,“淡乎寡味”,“平典如道德论”。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支遁等。 阅读作品篇目:

孙 绰《答许询》、《兰亭诗》 支 遁《咏怀诗五首》其一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一生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东晋末年学术思想活跃,江州又是儒、释、道三家思想斗争韵中心。陶渊明既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济世之志;又受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特别是受庄子思想影响明显。

仕与隐的选择,贫与富的交战,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魏晋风度的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它

陶诗多为五言,内容很广,按照题材分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

26

田园诗是中国文学的新题材,主要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之关系;农村残破凋敝,自己的生活困顿及守节固穷的品德。

咏怀、咏史诗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理想、志趣和人生感受:既有中年亦官亦隐的内心矛盾,又有归隐后复杂苦闷的思想情怀:对政治的关切,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未酬壮志的苦闷,对孤贫处境的哀叹,对高洁人品的表白,对“桃花源”理想的追求。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

行役诗的苦闷。赠答诗的深情。

陶诗也有饮酒行乐、随顺自然、躲避矛盾等消极思想。 第三节 陶诗艺术极其渊源 自然:总体艺术特征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因其贴近生活,故平淡;因其富有真情实感,故淳真。日常生活的诗化。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常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 语言精工而本色。语言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多用口语、双关语。于朴素中见绮丽,于平淡中见警策,“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陶诗风格多样:既有飘逸悠然的自然冲淡,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 艺术渊源:源于《古诗》,绍阮籍之遗音,协左思之风力。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陶文数量不多,影响不小。辞赋、韵文、散文,各体兼擅,特色独具。内容上摆脱了谈玄与言佛,艺术上基本摈弃了偶俪与繁缛,一反流俗,归于自然,语言省净,文风淡泊。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桃花园记》的理想模式。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淳真的风格,均有巨大影响。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酒与菊:恬淡退隐,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作家。 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和郭主簿》(二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 阅读作品篇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饮酒》(少年罕人事)(羲农去我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河)、《移居》(春秋多佳日)、《拟古》(荣荣窗下菊)、《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述酒》、《咏荆轲》《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并序》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郭茂倩《乐府诗集》。 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 吴歌与西曲。

南朝民歌多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唯一的主题。

27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多用五言四句的形式。以女性吟唱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情调清丽缠绵。修辞上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西洲曲》艺术性最高。 精读作品篇目: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春林花多媚)、《华山畿》(华山畿)、《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西洲曲》 阅读作品篇目: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神弦歌·青溪小姑曲》、《三洲歌》(送欢板桥湾)、《那呵滩》(篙折当更觅)、《长干曲》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北方的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是北朝民歌产生的基础。

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多方面表现,内容丰富:有反映北方游牧生活的牧歌;有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也有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还有反映人民苦难、贫富对立的诗歌。

北朝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气盛词质。风格直率朴素、刚健豪放。

《木兰诗》最杰出。 精读作品篇目:

《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李波小妹歌》、《陇头歌辞》、《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作品篇目:

《折杨柳歌辞》(遥看孟津河)(健儿须快马)、《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捉搦歌》(华阴山头百丈井)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南朝虽朝代更易频繁,但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好尚,文学创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贵族文人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他们有钱有闲,生活优裕,歌舞湖山,诗赋唱和,形成极浓的文学氛围。 南朝文人的作品较少涉及国计民生,主要是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或优游于山水田园,或沉湎于歌舞宴饮,或抒写缠绵的男女之情,或嗟叹仕途的失意不平。

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声律说的出现,南朝文人多自觉追求作品艺术表现的精美,讲声韵,讲排偶,讲用典,丽情密藻,风格浮华轻艳。

南朝诗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虽有忽略内容、过分重视形式的倾向,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诗与玄言诗之关系。宋初“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谢灵运的生平和思想:出身贵族,热衷于功名,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从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谢灵运诗以写山水为主,从写景到写意,从启示性到写实性,开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善于刻画山水景物、营造画境;工于锤炼字句,重辞采,讲对偶、多用典。其诗结构单调,雕琢太甚,晦涩难解,多名句而少名篇。

谢灵运山水诗的地位:真正把山水当作审美和描绘对象,对扭转玄言诗风、对永明新体诗及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