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长期竞争性均衡——LMC=LAC=LMR=P——行业中所有厂商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都为零,没有哪个厂商有激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供给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经济租——对某生产要素的意愿支付与购买该生产要素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的行业——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如咖啡)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行业。(如石油)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的行业。(如汽车)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

消费者剩余等于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等于市场价格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 无谓损失——总剩余的净损失。

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

市场失灵——在某些情况下,不受管制的竞争性市场是无效率的,因为价格无法向消费者和生产者传递正确的信号。

外部性——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造成影响的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行为,但是这个行为并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信息不完备——当消费者由于缺乏产品质量或特性的信息,不能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决策时,市场失灵也可能出现。

价格支持——政府制定的高于自由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同时政府通过购买过量供给来维持这个价格。 生产配额——政府通过制定法令,直接规定每一个厂商所能生产的配额来削减供给使物品价格上升。 进口配额——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关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

从量税——按每销售一单位计征的一定货币金额的税收。

从量税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弹性较小的一方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份额。 补贴——使得买者付出的价格低于卖者得到的价格的一笔支付,即负的税收。 同理,弹性较小的一方获得更多的补贴份额。

第十章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房垄断 垄断——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 买方垄断——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

市场势力——买方或卖方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垄断者的平均收益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MC。

垄断势力的勒纳指数——垄断势力的一种度量,由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与价格之比计算所得。

垄断势力就是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且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幅度取决于厂商需求弹性的倒数。 决定垄断势力的因素有三个:市场需求的弹性;市场中厂商的数量;厂商间的互动。 进入壁垒——阻止新竞争者进入某一市场的条件。

寻租——花费大量金钱在社会非生产性努力上以获取、维持或运用其垄断势力。 自然垄断——一个厂商生产市场全部产出带来的成本低于存在许多厂商时的情形。 收益率管制——管理机构基于厂商将获得的期望收益率而允许该厂商制定的最高价格。 买方寡头——只有几个买方的市场。

边际价值——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收益。 边际支出——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成本的增加。 平均支出——买者所付的单位价格。

决定买方垄断势力的因素有三个:市场供给的弹性;市场中买方的数量;买方间的互动。 双边垄断——只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的市场。

第十一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价格歧视——对相同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5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保留价格——消费者为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向每个顾客都索取其保留价格的行为。

二级价格歧视——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不同购买量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分段定价——对商品的不同数量或不同区段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需求曲线将消费者分成两个或更多个群体并对每个群体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不同群体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并且必须等于边际成本。

跨期价格歧视——利用不同的需求函数把消费者分成不同组别,通过在不同时点对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高峰负荷定价——当负荷能力限制造成边际成本很高时,在高峰时期索取更高的价格的行为。 两部收费制——消费者需要同时支付入场费和使用费的一种定价形式。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在一个自由进出的市场中,厂商销售既有差异性又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 寡头垄断——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市场。

卡特尔——在这个市场,某些或所有的厂商公开共谋,它们在价格和产量水平方面合作以使它们的共同利润最大化。

当一个市场处于均衡时,厂商所做的就是它们能做的最好的,并且它们没有理由改变它们的价格和产量。 纳什均衡——给定竞争对手的行为,每个厂商做出其最好的选择。给定竞争者的行为,各厂商的行动都是最优的策略或行为组合。

双寡头垄断——有两个厂商互相竞争的市场。

古诺模型——一种寡头垄断模型,其中厂商生产同质商品,各厂商将其竞争者的产出当作是给定的,所有厂商同时决定各自的产量。

反应曲线——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与它认为竞争对手将生产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古诺均衡——古诺模型中的均衡,其中每个厂商准确地预计到它的对手会生产多少并为之间设定相应的产量水平。遗憾的是,古诺模型没有涉及调整的动态过程。

斯塔克伯格模型——一种寡头垄断模型,其中一个厂商比另一个厂商先决定产出。该厂商将获得先发优势。 伯特兰模型——一种寡头垄断模型,每个厂商生产同质产品,各厂商都把其余竞争者的价格视为给定,并且所有厂商同时决定价格。

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均衡——各厂商在给定其竞争者的行为时做出给自己带来最大可能利润的决策。 非合作博弈——博弈方之间不能相互协商且不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支付矩阵——列出给定各厂商和其竞争者的决策下,各厂商的利润或得益的表格。

囚徒困境——博弈论中两名囚徒必须各自决定是否坦白的博弈。如果其中一个囚徒坦白,他会受到较轻的惩

罚,而他的同伴会受到较重的惩罚;假如两人都不坦白,他们受到的惩罚要小于两人都坦白的情况下的惩罚。 价格黏性——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即使厂商面临的成本或需求改变了,厂商仍然不愿改变价格。

价格信号——隐性共谋的一种形式,其中一个厂商宣布提高价格并同时希望其他厂商也会随之提高价格。 价格领导——市场上的一个厂商定期宣布价格变化,其他厂商跟随这一价格的一种定价类型。

主导厂商——拥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厂商,考虑到其他小厂商的供给反应,主导厂商设定一个价格以最大化其利润。

成功的卡特尔化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对产品的总需求一定不能是价格弹性很大的;第二、要么卡特尔必须几乎控制所有的世界供给,要么非卡特尔生产商的供给绝不能是价格弹性很大的。

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博弈——参与人考虑到了每个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和反应后做出策略性决策的情形。 支付——与某一可能结果相联系的价值。

策略——博弈者在博弈中遵循的行动规则或者计划。 最优策略——最大化博弈方期望收益的策略。

合作博弈——博弈双方能够谈判并且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共同策略行为的契约的博弈。 理解你的对手的观点,并推断他对你的行为大概会如何反应是很重要的。

6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占优策略——无论竞争者如何行动,该策略都是最优的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不管竞争对手的策略如何,每个厂商的行为总是最优,这样一个博弈的结果称为占优策略均衡。

一个博弈中并不一定有纳什均衡,有时没有,有时有好几个。 极大化极小策略——一种选择所有最小收益中最大值的策略。 重复博弈——不断做出行动,同时不断收到相应支付的博弈。

以牙还牙策略——我从高价开始,只要你合作,我就保持;一旦你降价,我也马上降价;如果你以后决定合作并提价,我也就提价。

序贯博弈——参与者根据对手的行动和反应依次行动的博弈。

博弈的扩展型——在一个博弈中以决策树的形式来表示参与者的可能行为。

空头威胁——做出威胁者没有实施该意愿的威胁。一个威胁只有当它是可信的时才会有用。 拍卖市场——通过正式竞标过程实现商品买卖的市场。

英国式(或口头式)拍卖——卖方让潜在的买方竞相报高价的一种拍卖方式。

荷兰式拍卖——卖方提供一个相对较高的物品价格,然后逐步降低,直到物品售出为止的一种拍卖形式。 密封投标拍卖——将所有的报价同时封存于信封中,报价最高的人将赢得拍卖的一种拍卖形式。 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一种销售价格等于最高竞标价的拍卖形式。

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拍卖的最终售价等于第二高竞标价的一种拍卖形式。

私人价值拍卖——每个投标者都知道自己对物品的估价或者保留价格,并且不同的投标者的估价不同的一种拍卖形式。

共同价值拍卖——竞标物对于所有的拍卖者来说有相同的价值,但是拍卖者却无法准确地知道这个价值多少,这样在拍卖过程中,各个拍卖者对此的估计是各不相同的。

在二级密封价格拍卖中,赢者的投标价格等于第二高的投标者的保留价格。

赢者诅咒——一种共同价值拍卖的胜利者往往比那些失败者境况更差的情形,这是由于竞标者过高估计物品价值从而出价过高超过真实价值的结果。

第十四章 投入要素市场

引致需求——投入品的需求依赖于或者说派生于厂商的产出水平和投入成本。 边际生产收益——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出带来的收益。

只有在边际生产收益等于工资率时,雇佣的劳动量才是利润最大化的数量。即MRP=w 平均支出曲线——表示厂商为每单位投入品支付的价格的供给曲线。

边际支出曲线——用于描述为购买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的曲线。 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生产收益等于边际支出。即ME=MRP

在要素市场,经济租是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额与为得到该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

具有买方垄断势力的购买者在每一次购买中,一直购买到边际价值MV等于边际支出ME那一点,以使净收益最大化。因为MV=MRP,所以ME=MRP。

工会,作为具有卖方垄断势力的一方,可以改善工作条件,并为工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管理,但当劳动需求不是完全有弹性的时候,工会工人是以非工会工人为代价得到帮助的。

第十五章 投资、时间与资本市场 利率——人们借贷货币支付的价格。 贴现值PDV——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债券——一种合约,其中借款人同意向债券持有人支付一个现金流收入。 永久债券——每年支付固定年息并且永远支付的债券。 有效收益率——投资债券得到的回报百分比。

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NPV——如果一项投资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大于投资的成本,就应该进行投资。

贴现率——用以确定未来得到的一美元在今天的价值的比率。

资本的机会成本——投资于相同风险的其他项目所能得到的回报率。

7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在利用NPV规则评估投资时,计算中的数字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名义的,只要它们一致就行。 风险溢价——风险厌恶者为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货币额。

可分散风险——能够通过投资于许多项目或持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而消除的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也称系统风险,无法通过投资于许多项目或持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而消除的风险。

只要一个项目有不可分散风险,投资该项目的机会成本就高于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就必须包括在贴现率中。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项资本投资的风险溢价取决于该项目的收益和整个股票市场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 公司的资本成本是公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和它偿付债务的利率多加权平均数。 贴现率是货币的机会成本。

第十六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局部均衡分析——某一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不受到其他市场影响的决定过程。

一般均衡分析——考虑到相关市场之间的反馈效应,所有相关市场的价格和数量都是同步决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交换经济——两个或多个消费者之间交换两种商品的市场。

帕累托有效配置——一种商品配置,一个人的境况无法在其他人的境况不变坏的情况下变好。 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同,就有进行互惠贸易的余地,因为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率的。

埃奇沃思盒状图——用来表示两种产品最两人之间的所有可能配置组合,或两种投入在两个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投入组合的图形。

契约曲线——两个消费者之间所有有效配置点所组成的曲线,或是两种商品生产之间的两种投入品的所有有效配置所组成的曲线。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竞争性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而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将是帕累托有效的。

福利经济学——对市场和经济政策的规范评价。

效用可能性边界——用两人的效用水平来衡量所有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曲线。

社会福利函数——为社会中的每个个体的效用函数设定一个权数,以决定社会的最优状态。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赋予每个人的效用相同的权数,并随之将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罗尔斯主义让境况最差的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平均主义,让商品中社会所有成员间等量配置。

关于公平的四种观点:平均主义;罗尔斯主义;功利主义;市场主导。

技术上有效率——厂商尽可能节约地利用投入来生产给定的产出量时的情形。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给定数量的投入下,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生产组合的曲线。 边际转换率——为了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国家1在生产某一商品上相对于国家2具有优势,因为对于国家1,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之比低于国家2。

绝对优势——国家1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低于国家2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这种情形就称国家1在生产该商品上相对国家2具有绝对优势。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确定的条件下,公平和效率问题能够清楚地区别对待。 竞争性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第十七章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不对称信息——在一项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信息的情形。

柠檬问题——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低质量商品会将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

逆向选择——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同一价格出售,结果导致市场上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和较少的高质量产品。 声誉和标准化可以对付柠檬问题。

市场信号传递——卖方传递给买方关于产品质量信息的过程。

道德风险——当某一方的行为不能被观察到时,他就可以影响与该事件相联系的支付报酬多概率分布。

8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委托-代理问题——代理人追求其自身的目标,而不是最大化委托人利润的问题。

效率工资理论——考虑到劳动生产率可能受工资水平的影响,对失业和工资差别进行解释。

偷懒模型——如果企业付给工人市场出清工资,那么工人有足够的动机偷懒,因为被解雇的工人仍然可以在同样的工资水平下重新找到工作。

效率工资——公司给员工较高的工资,以激励其不偷懒。

第十八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边际外部成本——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出给其他个人活群体带来的成本增加。 边际社会成本——生产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

边际外部收益——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出给其他个人或群体带来的收益增加。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外部收益之和。

以治理污染为例,我们可以采用排污标准,比如排污标准、排污费和可转让排污许可证。 可转让排污许可证——在企业间分配的可交易的可转让的排污许可证。

存量外部性——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带来的积累结果,这些结果虽然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影响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

社会贴现率——反映未来经济收益而不是今天经济收益对社会造成的机会成本。 产权——规定个人或企业可以对他们的财产行使权力的法律原则。

科斯定理——当各方能够无成本地谈判促进各方的利益时,无论产权如何界定,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率的。 共有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的资源。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增加一个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使用这件商品。

非竞争性商品——增加一个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

非排他性商品——不能排除人们消费,所以难以向人们的使用收取相应费用的商品。

由多数人来决策做决定是无效率的,因为它给每个公民的偏好同等的权重——有效率的结果根据每个公民偏好的强度给他的投票以权重。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