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名( ),字( ),( )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是继孔子之后第二代( )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 )。本文中心论点是 ) 。阐述了孟( ) 的人才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课文理解

观。

二、基础回顾

1、解释加线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 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苦其心志 劳其筋

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而后喻 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翻译下列各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2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4、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5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6、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 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7、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9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11、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12、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13、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14、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5、 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16、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17、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

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四、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名言故事: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三、1、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2、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3、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5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 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6、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 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7、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 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8、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 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9、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10、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 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2、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13、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 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15、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 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 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 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 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四、对比阅读

1.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2.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