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书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 三 1 2 四 设计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自流灌溉面积 提水灌溉面积 年均灌溉面积 万 亩 万 亩 万 亩 万 亩 万 亩 2.3.3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状况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方针,实行大中小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首先分段治理了不牢河和屯头河,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实现了洪水归槽,结束了洪水遍流的局面。二是坚持不懈的进行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集中连片大会战,大搞梯级河网化建设,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除涝降渍为重点,解决灌溉水源,进行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三是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四是兴修内外三沟,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和节水型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吨粮田,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形成防洪、除涝、抗旱、降渍四大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御了各种自然灾害,促进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灌区现有耕地面积39.43万亩,其中灌溉面积30.25万亩,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其中,建设示范方3个,面积1.52万亩。灌区现有干渠21条,支渠73条,大沟29条,中沟205条,中沟以上建筑物1400座,小沟以上建筑物3984座。机电排灌站290座,装机14381kW。兴建防渗渠道341.98km,控制面积1.4万亩。累计总投入1262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61.48万元,省、市、县投资638.2万元,乡村11430.07万元。现有的水利工程为灌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2.4 灌区经济与运行管理状况 2.4.1灌区经济状况

灌区经济主要依靠收取水利工程水费维持,2000年合计收取水费100万元(其中:上交省、市38万元;乡镇水利站自留35万元),经费严重不足。 2.4.2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灌区管理目前由区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两级共同管理,干渠及主要节制闸由区河道管理所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由乡镇水利站管理。基本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9

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项目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牢河灌区位于贾汪区中南部,灌区大部分为平原区,小部分为山区。灌区土壤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的比较完善,是我区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在贾汪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为灌区提供了充足水源,有效地提高了灌区的抗灾能力,促进了灌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2)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得益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快了灌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4.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70.89亿元,农业总产值9.32亿元。

(3)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水源,提高了灌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丘陵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水资源保障。

10

(4)保障了灌区的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全区总人口为40.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1万人。35.65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农田有26.47万亩,成为20多万人农村居民有保障的衣食之源,区域内8.71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对维护灌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3.2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灌区运行三十多年来,为贾汪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一方面,由于灌区地处“洪水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虽然过境水量大,但径流在时间分配上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径流拦蓄条件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旱仍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加上现有工程严重老化失修,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河渠首工程,设计流量不足,影响区内用水

灌区干河主要河道为不牢河,渠首工程为瓦庄涵洞,直接取用大运河之水。瓦庄涵洞于2000年拆除重建,由于当时瓦庄涵洞属于解台船闸复线工程的附属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没有了解灌区的基本情况,放水流量设计仅为10m3/s ,不能满足灌区内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严重制约灌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故规划扩建瓦庄涵洞,新增流量10 m3/s 。扩建后,渠首工程瓦庄涵洞的放水流量为20 m3/s,能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需求。

(2)河道、沟渠淤积严重,引排不畅

由于不牢河沿线灌区以提水灌溉为主,大部分河道兼有行洪、排涝和灌溉引水的任务,岸坡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加上河坡不合理垦植,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沟渠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断面缩小,影响了引水和排涝能力。

(3)泵站老化,提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

灌区内泵站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较差,运行效率低。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现有排灌站泵房基础、进出水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机房严重破损、倾斜。不少泵站近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影响正常提水。如庐山翻水站,设计总流量5.54m3/s,装机15台套,全部为混流泵,且仍采用落后的皮带传动,装置效率低,现有泵站装置效率不到40%,开机困难,无法运行。泵站多年失修、破损严重,管理不便,需改建泵房和前后池、需要整修送水渠道,更换机电设备。据统计,该灌区目前急需更新机泵占现有数的50%,急需翻建泵站现有数的40%。

(4)河道、沟渠建筑物配套差,影响用水的科学管理

由于受灌区投入资金不足的限制,现有灌区配套建筑物不足计划数的65%,尤其是渠道引水建筑物和控制建筑物严重不配套,往往引起上下游用户之间的用水矛盾,灌溉

11

高峰期,无法实施分区轮灌和计划用水,出现上下游抢水,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农田灌水困难。由于控制和量水建筑物不配套,无法实现计划用水和水费制度的实施,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也难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5)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由于灌区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壤土,输水渠道多为土渠,加之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差,漏水,跑水严重,据测算,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6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50。

(6)灌区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据统计,现状年灌区稻田平均毛灌溉用水量为1060m3/亩左右,局部地区高达1400m3/亩。由于在灌水方式上大都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深水淹灌,串灌、串排,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肥流失;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成本;由于无量水设施,用水无法计量,水费按亩均摊,不利于提高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水资源污染问题

贾汪区既是洪水走廊,也是污水通道。目前区内水体除少数河流和封闭的水域外,80%以上的地表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已超过农灌水质标准。不牢河、屯头河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不牢河,长年水质黑臭,鱼虾绝迹,已影响到地下水水质。

贾汪区水环境污染的特点是:不牢河灌区内工业污水排入,上下堵塞,徘徊不散。由于境内80%的水体遭受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环境,减少了可资利用的水资源,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因水体污染,区自来水公司水厂不能利用大运河水源供水,被迫打深井取用地下水。这不仅增加投资,而且由于对地下水的超采,已出现了局部降深漏斗,还使地表水资源白白付之东流。部分水体严重污染河道,受其侧向补给的浅层地下水也遭污染,沿岸百姓饮不上卫生水,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

(9)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

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北部高亢富水区的井点偏少,且未充分利用,而城区地下水开采速度过快,不仅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也会造成地面下沉。

(10)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区划的因素,灌区灌排大沟控制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同一规划,各乡镇特别是行政村随意建站,泵站控制面积从几十亩到上千亩不等,不仅灌溉保证率低,而且亩能耗、亩耗水量、亩投资、亩灌溉成本高;同时小泵站的建设缺乏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