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验五 水蒸气—空气对流传热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方法,

m0.4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Pr中常数A、m的值。

⒉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

m准数关联式Nu=BRe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3. 求取简单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o。 4. 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内容:

⒈ 测定5~6个不同空气流速下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m0.4⒉ 对?i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Pr中常数A、m的值。 ⒊ 测定5~6个不同空气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m⒋ 对?i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中常数B、m的值。

⒌ 同一流量下,按实验一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0。

6. 在同一流量下分别求取一次简单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o。 二、实验原理:

1.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i?Qi (6-14)

?tmi?Si2

式中:?i—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Qi—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2;

?tmi—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均温差,℃。 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

?tmi?tw?(ti1?ti2) (6-15) 2式中:ti1,ti2—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tw—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传热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而管壁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 来表示。 管内换热面积:

Si???di?Li (6-16)

式中:di—传热管内径,m;

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由热量衡算式:

Qi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Wi??Wicpi(ti2?ti1) (6-17)

Vi?i (6-18) 36003

式中:Vi—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 h; cpi—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ρi—冷流体的密度,kg /m。 cpi和ρi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tm?3

ti1?ti2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2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mnNui?AReiPri. (6-19)

其中: Nui?cpi?iud??idi, Rei?iii , Pr ?i?i?i?i 物性数据λI、 cpi、ρI、μI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

的空气,普兰特准数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0.4 (6-20) Nui?AReiPrim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i,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

⒊ 强化比的确定

强化传热能减小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

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

图6-3 螺旋线圈强化管内部结构

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螺

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6-3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1mm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与管内径d的比值技术参数,且节距与管内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

Nu?BRem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在本实验中,测定不

同流量下的Rei与Nui,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和m的值。

单纯研究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NuNu0,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NuNu0>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评判强化方式的真正效果和经济效益,则必须考虑阻力因素,只有强化比较高,且阻力系数较小的强化方式,才是最佳的强化方法。

4. 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o的确定 实验中若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在定态传热过程中,空气升温获得的热量与对流传递的热量及换热器的总传热量均相等:

Qi?Wicpi(ti2?ti1)?K0So?tm (6-21)

Q (6-22)

S0?tm即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 K0?式中传热量Q已由式(6-17)得到,管外径为基准的换热面积:S0式中传热间壁两侧对数平均温度差: ?tm????d0?Li

(Ts?ti1)?(Ts?ti2) (6-23)

Ts?ti1lnTs?ti2在同一流量下分别求取一次简单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o,并比较两种套管换热器Ko值的大小。

三 实验流程及设备主要参数:

1、 实验流程:

1、 普通套管换热器;2、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 4、旋涡气泵;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风机出口温度(冷流体入口温度)

测试点;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

12、13、蒸汽放空口;14、蒸汽上升主管路;15、加水口;16、放水口;

17、液位计;18、冷凝液回流口;19、电动旁路调节阀

2、主要设备参数:

○1传热管参数: 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实验内管内径di(mm) 实验内管外径do(mm) 实验外管内径Di(mm) 实验外管外径Do(mm) 测量段(紫铜内管)长度l(m) 强化内管内插物 (螺旋线圈)尺寸 加热釜 丝径h(mm) 节距H(mm) 操作电压 操作电流 20.00 22.0 50 57.0 1.00 1 40 ≤200伏 ≤10安 ○2空气流量计 (1) 由孔板与压力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组成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由公式[1]计算。

Vt0?18.113?(?P)0.6203…………………………………………[1]

其中, Vt0- 20℃ 下的体积流量,m/h ;

3

?P-孔板两端压差,Kpa

?t1-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处温度)下密度,kg/m3。

3

(2) 要想得到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 (m/h)则需按下式计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