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河北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北省“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设施蔬菜有利于高效利用光热资源、丰富花色品种、保障稳定供应,代表着蔬菜产业先进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制定“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河北环绕京津,是进出东北的交通要道,在保障京津蔬菜供应中地位独特,对东北地区冬季蔬菜供应影响较大。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人口近2亿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亿,蔬菜消费量大,依靠长途运输解决蔬菜周年供应难度大、成本高,常受到灾害性天气影响。而设施蔬菜可以近地生产、就地供应,是保障该地区蔬菜均衡供应的战略选择。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

(一)设施类型齐全。与全国一样,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源于农民创造,发展为多种类型。目前,全省已形成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网棚和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生产格局。多种类型设施和多类型品种高度融合,为保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冬季主要消费大白菜、白萝卜和马铃薯的习惯。

(二)生产规模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到2014年底,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28万亩,占全

- 1 -

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0%,比“十一五”末净增128万亩,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364万亩,仅次于辽宁和山东,居全国第3位;大棚蔬菜面积283万亩,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2位;中小棚381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日光温室可以在不加温情况下实现越冬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显著,是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全省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18%,产量约占36%,产值约占40%。京津冀地区冬季蔬菜调入量仍然较大,发展深冬生产是主攻方向,日光温室仍是我省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

(三)区域特点明显。全省各地设施蔬菜特点鲜明。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冀北承德山区和张家口坝下山间盆地,秋冬春三季热量比冀中南部平原低,但光照充足,阴雾天气少,主体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可以周年生产黄瓜、西红柿等各类喜温果菜。环京津地区廊坊、沧州、保定以及石家庄、衡水等地冬季温度好于北部地区,光照相对充足,日光温室与塑料拱棚平分秋色,可以周年生产各类果菜和叶菜。南部邢台和邯郸地区冬季温度条件较好,但阴雾天气多,生产设施以塑料拱棚居多,是冬季新鲜叶菜和耐寡照的西葫芦等果菜生产供应基地。坝上地区近年开始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拱棚,对于延长蔬菜供应期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

(四)设施大县增多。近年来,国家和省加大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部级蔬菜标准园和农业综合开发

- 2 -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各地把设施蔬菜作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给予大力扶持,涌现出一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4年,全省设施蔬菜3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下同)达到83个,占全省农业县的60%,比“十一五”末增加12个,超过30万亩的有永年、乐亭、肃宁、定州、永清、饶阳和青县7县。

虽然我省设施蔬菜发展很快、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生产布局缺乏规划。设施蔬菜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农民自愿,出现整体布局分散与同一区域多品种生产并存局面,难以形成经济规模,缺乏优势拳头产品,不利于培育竞争优势。二是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新建日光温室追求“高大上”和施工进度,耕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率普遍低于35%,排水系统不配套,生产性能低,抗灾能力差。三是机械作业难度较大。日光温室空间狭小,多数下挖1米左右,农业机械难以进入,专用机具研发滞后,田间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四是集成技术利用率低。从业者年龄偏大,既存在凭习惯延用传统技术和经验问题,又存在着盲目引进外地技术脱离当地实际问题,注重单一技术,不注重集成技术的应用。除湿增温降温手段不足,导致病害发生频繁,农药使用风险加大。五是支持政策不够稳定。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地支持设施蔬菜发展力度下降。信贷支持政策门槛高、额度小、使用周期短。政策性保险仅覆盖24个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和阜平县,生产主体负担保费额度偏高,遇灾理赔范围只限于设施建造成

- 3 -

本,对农户吸引力有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效益为总基调,重点建设环京津设施蔬菜产业带和京广、津秦铁路沿线设施蔬菜产业带,着力提高设施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强化标准化技术落实,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推动区域化布局、园区化生产、标准化栽培、法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和市场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分类指导。尊重自然规律,立足气候资源实际,因地制宜选择设施结构。北部坝下地区、环京津地区和冀东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坝上地区和中部平原重点发展大中拱棚,南部平原重点发展拱棚叶菜。

2.坚持市场导向。与农业部《京津冀都市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相衔接,立足于服务京津都市群消费市场,积极扩大东北市场,大力培育区域性优势拳头产品,提高设施蔬菜规模效益和市场话语权。

3.坚持农民主体。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扶持机制,吸引农民投资。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参与各环节利益分配,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施蔬菜生产,为建设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