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娇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间,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堂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干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韶之厚,已足沦肌浃髓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35年2月1日温州作

16.以下是对文章思想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请选出不准确的一项( )

A.这篇短文,描写细腻传神,构思精巧别致。

B.一连串的发问,一步一步地吸引着读者去探索,含蓄中给读者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

C.作者对画幅中景物的色泽、动态、情致以及构图、布局的描写都充盈着诗意,简直是立体化、生活化了。

D. 作者对画幅朦胧之态的状写化具体为抽象化神奇为平凡,表现的细腻而真切。这是艺术的再创造,是画中的诗。

17. 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请选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描述不恰当的一项( )

A. “纸右一圆月,淡淡的清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中“睡美人的脸”指的是“柔和纯净的圆月”。

B.“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中的“门外汉”指的是“中西合璧的画”。

5

C.“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娇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中“少女的一只胳膊”指的是“欹斜腾挪的海棠枝”。

D.“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韶之厚,已足沦肌浃髓有余”中“沦肌浃髓”指的是“画幅给人的深切感受”。

18.下列各项对全文和各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交待了画幅大小,作者其人,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画中景物,色调五彩缤纷,这一切在朦胧的月色中如梦如幻,宁静而又生机勃勃,所有的美都在这夜色中时隐时现,让人浮想联翩而不能自禁。

B. 第二段完全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接二连三的问句,使画的艺术品位有了直接的表露,也是对画家构图主题的挖掘与猜测。

C. 第三段,则是朱自清对这幅画赞美之情的再次表达,也是对撰写此文的动因的表白。文中所说的“以志这一段因缘”,正是源于与孟马容的一段“以文换画”交往。

D. 这篇文章题目出自“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紫薇朱槿初残,斜阳却照栏杆。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全文仅七百字,三大段,可谓惜墨如金,脉络清晰明快,让人有临画亲赏之快感。 19.文章对画幅的描写精彩而不失层次鲜明,先写 ,次写 ,最后写到 给读者以清晰的感觉,(请按所列格数作答)。

20.作者说:“这页画布”“设色那样柔活”,在文中他是如何描绘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100字左右)

五、应用文与作文(共1小题,共10分)

21.下面这则应用文存在五处错、漏,请按要求指出并改正(共20分)

今向重庆XXXX公司归还所借部分工程款,尚欠工程余款500000元整。此据。 XX年X月X日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