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隧道标准讲座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0615隧道标准讲座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可能 很不可能 5 4 3 2 1 高度 中度 中度 低度 低度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低度 极高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极高 极高 高度 高度 中度 极高 极高 极高 高度 高度 4. 风险接受准则: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低度 接受准则 可忽略 处理措施 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此类风险次之,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中度 可接受 高度 不期望 极高 不可接受

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该规程于2007年7月18日发布,主要内容包括监控量测基本规定、监控量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监控量测方法、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监控量测资料验收等主要内容。该规程首次明确规定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施工中应认真实施。

1. 监控量测项目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17

1 2 3 4 洞内、外观察 拱顶下沉 净空变化 浅埋段地表沉降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变化计、全站仪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选测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监控量测项目 围岩压力 钢架内力 喷混凝土内力 锚杆轴力 二次衬砌内力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 围岩内部位移 隧底隆起 爆破振动 孔隙水压力 水量 纵向位移 常用量测仪器 压力盒 钢筋计、应变计 混凝土应变计 钢筋计 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 压力盒 多点位移计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振动传感器、记录仪 水压计 三角堰、流量计 多点位移计、全站仪

2. 量测断面间距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序号 1 2 3 注:B——开挖宽度。

隧道埋深 2B

序号 1 2 3 围岩级别 V~VI IV III 断面间距(m) 5~10 10~30 30~50 18

注:II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地段 开挖方法 全断面法 台阶法 分部开挖法

一般地段 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特殊地段 -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3. 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由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或变形速率确定。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序号 1 2 3 4 5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0~1)B (1~2)B (2~5)B >5B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7d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序号 1 2 3 4 5 位移速度(mm/d) ≥5 1~5 0.5~1 0.2~0.5 <0.2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3d 1次/7d 4. 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Ⅱ - 0.01~0.03 0.01~0.08 300<h≤500 19

Ⅲ Ⅳ Ⅴ 0.03~0.10 0.10~0.30 0.20~0.50 0.08~0.40 0.20~0.80 0.40~2.00 拱顶相对下沉 0.30~0.60 0.70~1.20 1.80~3.00 Ⅱ Ⅲ Ⅳ Ⅴ - 0.03~0.06 0.06~0.10 0.08~0.16 0.03~0.06 0.04~0.15 0.08~0.40 0.14~1.10 0.05~0.12 0.12~0.30 0.30~0.80 0.80~1.40 5. 位移控制基准

位移控制基准

类 别 允许值 距开挖面1B(U1B) 65%U0 距开挖面2B(U2B) 90%U0 距开挖面较远 100%U0 6. 位移管理等级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注:U—实测位移值;

距开挖面1B U<U1B/3 U1B/3≤U≤2U1B/3 U>2U1B/3 距开挖面2B U<U2B/3 U2B/3≤U≤2U2B/3 U>2U2B/3 7. 二次衬砌施做时间要求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二是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四、《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该技术指南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公路、水利工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借鉴了国外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面的成功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