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社会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题 一、填空

社会流动概念是(索罗金 )首先提出来的。

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是 ( )、( )和( )。 基尼系数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近五十年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出现过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阶层分为( )和( )。 根据社会流动的向度,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根据社会流动的参照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 )和( )三个原则。 代内流动通常以(职业地位)作为社会地位特征,以个人(最初职业)为参照基点,以(最后的职业地位)作为终点,比较处于这两个时点之间的职业变动,从中找出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二、名称解释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代际流动 结构性流动 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

社会分层:指的是一种有等级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 ,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代际流动,指同一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通常也以职业地位为标准 。

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可能是有组织的,也可能是无组织的,可能是向上流动也可能是向下流动。 垂直流动(上下流动):指人们社会地位的升降变化。 水平流动:指人们处于同一等级社会地位间的流动。 三、

1、如何理解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特点)

第一,社会流动是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变动。虽然社会流动可以是同等级社会地位之间的移动,也可以是不同等级社会地位间的变动,但必须发生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层次之间,也可以同一社会结构层次之内。

第二,社会流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于个人或群体来说,社会流动是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对于社会来讲,社会流动则是个人或群体争取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社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资源分配到特定的社会位置上,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个人或群体通过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来改变原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状况,努力获得更多、更满意的社会资源。

2、举例说明社会流动的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

1.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2.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韦伯的分层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由财富、地位、权

力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即“名、权、利”三个标准,他强调了社会分层的多维性。 1.财富——经济标准2.权力——政治标准3.声望——社会标准

韦伯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这三种东西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逐利、争权和追名,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秩序把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韦伯还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把某一方面推到突出的位置。 3、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机会平等原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社会流动的机会,而非仅仅有部分成员有机会流动,有的成员没有机会流动。

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用来衡量社会地位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一是社会地位开放范围的普遍性;二是筛选标准的普遍适用性;三是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

自致性原则:自致性原则用来衡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否合理的标准。

4、合理社会流动的基本功能

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 三、问答

1、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求生存,就要找寻社会职业,各种职业对社会生存的价值是不等的,因此社会对他们的报酬也不平等,一种职业的社会报酬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这种职业对社会的重要程度,二是这种职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所必需的培训。报酬和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促使个人与社会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社会分层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进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社会分层对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层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报酬,如财富、权力和名望等,激励人们更加勤奋地工作。

功能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功能论观点在崇尚个人成就的社会中会得到较多的拥护,但是,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它难以对某些先赋地位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例如,美国黑人的低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先赋的,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致。 冲突论认为认为只有权力才是社会分层的决定因素;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是有权者对无权者的统治和控制;

社会分层并不总是有益的、有功能的,分层只对统治阶级而言是有利的、有功能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未必如此,社会等级的存在阻碍着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平等的报酬分配制度必然在社会中造成利益冲突现象,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2.举例说明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的社会流动模式?

开放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一般而言,开放式流动是开放型社会或者文明社会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文明的发展。 如****

封闭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这种流动模式常常是把社会成员分为几大类别,在类别之间建立壁垒。毫无疑问,这种流动模式限制了社会成员能力的最大发挥,也会积累社会矛盾和冲突。如****

混合流动模式是在一个社会中既有开放式流动,又有封闭式流动的状况。社会成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是在一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流动,但是他们不能进入另一个封闭的领域,这就是混合流动模式。

比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平民可以由仕途或者军功而为将相,但他们一般不能封王,除非他们造反而自立为王。

3、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在社会的垂直流动中的作用。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变。垂直流动:个人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动;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从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社会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相反,所以可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很重要。它影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如果一个时期内向上流动地频率超过向下流动,说明社会在进步,反之则退步。每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分布是不均匀的,只有那些具备条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包括才干、机遇等。对社会来说,关键是要有合理地流通渠道。教育就是一条社会流动的渠道,也是实现社会垂直流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封建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到计划经济时代通过读书跳农门无不有力地说明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对于社会地位的提高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在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变命运是一种鼓舞人奋进的口号,更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成功的真实写照。举例****

四、材料分析: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 一丝安慰:人们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其中: 头等舱:有钱人——60%生还。 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生还。 三等舱(及更低):贫穷移民——26%生还。

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 确切说: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 (2)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1)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2)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分层。这种由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在同样的条件下,社会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导现代社会的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上的地位获得或社会分层制度。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建立一种机会平等的制度。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米德把自我分为( )和( )。 2.“镜中我”是( )提出的。 3.社会化的主体(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 )( )( )( )。

4.社会化分为(基本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三种类型。 下列属于再社会的例子是:( )。 A 新兵入伍 B 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后的适应学习 C 罪犯接受改造 D移民进入新国家后的适应 二、名词解释

“镜中我”:是我们对于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换句话说,一个人大自我形象是别人看

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

“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感到痛苦、感到压抑、感到快活和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

三、简答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技能社会化(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二)政治社会化

(三)行为社会化(接受和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认识和培养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或认可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2.生命历程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他告诉我们, 个体在哪一年出生( 出生组效应) , 属于哪一同龄群体, 以及在什么地方出生( 地理效应) ,基本上将人与某种历史力量联系起来;

“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他告诉我们人总是生活在由亲戚和朋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 个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 才被整合入特定的群体的, 每代人注定要受到在别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响;

“生活的时间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指的是在生命历程中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 他还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这一原理认为, 某一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义,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匹配;

“个人能动性”原理。他告诉我们,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人在社会中所做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

四、问答

你认为在大学里社会化是什么类型的社会化?其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社会化任务?

大学阶段是预期社会化,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角色和预期未来扮演的角色,确定切合实际的社会角色期望值,培养社会角色变迁的适应能力,学习、掌握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存于社会生活。

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1.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基本角色是“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自主学习仍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大学生更应该建立学习的责任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拓展知识,从组

织或社团中汲取有效信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方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大学四年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容易脱离实际,一旦碰壁就一蹶不振。 社团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影响着大学生成员的社会化。学生社团则是在其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地结成的。社团组织无疑是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在社团的天地里大学生施展才干、锻炼能力,学习知识、愉悦身心。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无疑起到一种“模拟”作用,大学生们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可视为他们将来所充当的社会角色的“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定向”。

社会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滕尼斯把社会分为( )( )。 罗伯逊从基本生存方式的角度把社会划分为:(狩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五种基本类型。

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 按照社会角色的获得方式可分为( )和( )。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概念是( )提出的。 按照群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 )( )。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西方社会关系结构是( )。 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 )( )( )。

二、名称解释:

社会、社会地位、先赋地位(角色)、自致地位(角色)、社会角色、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地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