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化学复习

制取氧气

一、 气体制取装置 1. 气体发生装置

?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

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1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 气体收集装置

?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注意事项:

?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

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2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

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定义 性质 联系 区别 1. 2. 3. 4. 5. 6.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备注 3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 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 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水的净化

一、 水的净化方法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

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 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净化方法 静置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 √ √ √ 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 × × √ √ 降低水的硬度 × × × √ 净化程度 低 ↓ ↓ 高 5.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

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 过滤(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