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聲符相同而意符有別,如詠與咏,嘆與叹。 三、意符相同而聲符有別,如線與线。

四、聲符和意符都相同,而擺放的位置不同,如慚與慙。 五、形體截然不同。

(1)异体字,同一歷史時期內,字音字义相同()而不同的一组字,在任何情況下互相替代不產生歧義的一組字。 (2)下列屬于異體字的一組是()。 A反返 B女汝 C責債 D慚慙

(3)淚與泪是異體字,主要表現在()的不同,即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區別。 (4)異體字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使用漢字的人多、地廣、時間長,不同()、()給一個詞造字,字形歧異不可避免;二是造字方法不同,自然產生異體字。

(5)慚與慙是(),雖然聲符和意符完全相同,但是擺放位置不同。 答案

(1)字形 (2)D

(3)造字方法 (4)時間、空間 (5)異體字

38. 繁簡字是什麼?

由於人們改革漢字,進行簡化而產生的現象,簡化字要比繁體字的書寫簡單,筆劃較少,往往是一對一的關係,也有一對多的情況。今天所用的許多簡化字是歷代相傳下來的。如禮礼、氣气等。有些簡化字和繁體字之間詞義毫不相干,因為同音而被採用。如后後、適适、余馀。

(1)繁簡字是以()的多少來劃分的,它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 (2)下列屬于繁簡字的是()。

A共、供 B反、返 C谷、轂 D財、裁 (3)下列屬于繁簡字的是()。

A益、溢 B說、悅 C丑、醜 D莫、暮 (4)下列不屬于繁簡字的是()。

A后、後 B受、授 C谷、轂 D幾、? (5)面和麵屬于(),兩字古代()。 答案

(1)筆畫 (2)C (3)C (4)B

(5)繁簡字 不通用 39. 判斷句是什麼?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判斷句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類型:

一、\者也\句式,如“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字判斷句 1、表示類屬關係。 \滕,小國也。\2、表示等同關係。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3、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曹公,豺狼虎也。\4、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係。 \夫戰,勇氣也。\

5、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二、\皆\乃\式句式 吾乃常山趙子龍 三、\為\是\句式 余為伯儵。

四、\非\否\莫\否定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語意判斷句

這種判斷句沒有標誌,是意義上的判斷句。如“劉備,天下梟雄”。

(1)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 (2)“劉備,天下梟雄”是()判斷句。 (3)“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是()判斷句。 (4)“天下者,高祖天下”是()判斷句。 (5)“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是()判斷句。 答案

(1)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2)無標識的意合或語意 (3)也字 (4)者字 (5)否定 40. 也字功能。

“也”字一般是語氣詞,有判斷、停頓等作用。 (1)“《齊諧》者,志怪者也”中也字是()語氣詞,用在判斷句中表示()。 (2)“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中也字是語氣詞,用在因果句句尾,說明()。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中也字是用在()結構充當的主語之后,表示()。 (4)“如之何其拒人也?”中也字用在()句尾,疑問代詞表示疑問,也字不表示疑問。 (5)“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中也字表示說話人對所說事情的真實性確認無疑,帶有()性質的語氣詞。 答案

(1)句末 判斷 (2)原因

(3)主謂 停頓 (4)疑問句 (5)論斷或肯定 41. 矣、焉字用法。

矣、焉作為常用詞,需要特別注意。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用法。 (1)“險阻艱難,備嘗之矣”中的矣用在()句尾,把事物發展的現階段作為新的情況告訴別人。可翻譯為()。 (2)“君姑高枕為樂矣!”中的矣用在()句尾,希望對方能實現某種行為,加強()。 (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中的焉是()兼(),表示處所,兼表示停頓語氣。

(4)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中的焉是語氣詞,帶有()的語氣,可翻譯為()。 (5)“既富矣,又何加焉?”中焉為(),用作(),表示“從哪里”。 答案

(1)敘述句 了 (2)祈使句 語氣 (3)指示代詞 語氣詞 (4)指點人注意 呢或啊 (5)疑問代詞 狀語 42. 否定句及否定詞。

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 (1)“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為雙賓語否定句,第一人稱代詞“吾”作(),置于動詞“假”之前。 (2)“幸無我逐也”中無通(),第一人稱代詞做賓語置于動詞“逐”之前。 (3)“毋妄言,族矣。”這里的無是副詞,表示()的意思,可翻譯為()。 (4)“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中非是副詞,用于(),否定整個謂語與主語的關系,可以翻譯為()。 (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中莫是否定性的(),做主語,可翻譯為()。 答案

(1)近賓語 (2)毋

(3)禁止 不要或別 (4)判斷句 不是

(5)無定代詞 沒有(水 )

43. 疑問句及疑問詞。

疑問句是按照句子的語氣分出來的一個類,它與陳述句、感歎句、祈使句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疑問語氣。疑問句是問一些事情的。 (1)“彼且奚適也?”中的奚為(),作動詞“適”的賓語,表示()。 (2)“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中“何”是疑問代詞作謂語,問原因,可翻譯

為()。“哉”是(),用在特指句句尾,可翻譯為“呢”。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孰”是()作主語,問事物,可翻譯為()。 (4)“壯士,能復飲乎?”中乎是疑問語氣詞,用在()句句尾,表示純粹疑問,可以翻譯為()。 (5)“然則又何以兵為?”中“何以??為”是表示()的一種習慣說法,“如太行王屋何?”中“如??何”是表示疑問的常見形式,可翻譯為()。 答案

(1)疑問代詞 去的處所 (2)為什么 疑問語氣詞 (3)疑問代詞 什么 (4)是非問 嗎

(5)反問 對??怎么辦 44. 什麼是倒裝句?

為了強調、突出等語的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叫做倒裝句。在倒裝句中,顛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復原位而句意基本不變,句法成分不變。

折疊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歎句中,就把謂語提到主語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折疊賓語前置是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誌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

折疊定語後置是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狀語後置有兩種情況:

①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於我哉? 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语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1)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

(2)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字或()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的倒装,可译为()。

(4)何有于我哉?\何有\是()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的标志。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