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完整详细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药理学完整详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合并消化道溃疡,宜用可乐定,禁用利舍平。 ③合并精神抑郁,不宜用利舍平或甲基多巴。

④合并心衰,心脏扩大者,宜用氢氯噻嗪,硝苯地平、ACEⅠ等,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 ⑤合并肾功能不良,宜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甲基多巴。 ⑥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 ⑦合并糖尿病或痛风,不宜用噻嗪类

8、阻断RAS:高血压可导致许多种体液因子的紊乱,这其中RAS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一,ACEI的终末器官保护作用是比较公认的;二,AngⅡ具有促使细胞增殖、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等作用,而这些作用均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伤有关,长时间的作用可导致心肌肥厚和血管损伤等等。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时不能不考虑阻断RAS的药物。 第九章 抗心绞痛药

1. 心绞痛:心绞痛是冠A供血不足,引起血氧供需失衡→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发作性胸痛。 2. 心绞痛分类:(1)稳定型心绞痛、(2)不稳定型心绞痛、(3) 自发性心绞痛 3. 影响心肌耗氧的因素:(1)心率和收缩力:心率↑,心力↑ ,耗氧增加。

(2)心室壁肌张力:影响最大。与心室容积和室腔内压力成正比,张力越高耗氧越大。

(3)射血时间:是每搏射血时间与心率的乘积,射血时室壁张力最高,射血时间越久,耗氧越多。 4.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戊四醇酯。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不同,其中以硝酸甘油最为常用。 5.硝酸甘油

[体内过程]:口服首关消除大。舌下含服易经口腔粘膜迅速吸收,维持20-30min。也可经皮肤吸收。肝内代谢,最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从尿排出。

【药理作用】硝酸酯类抗心绞痛机制主要与其舒张血管作用有关 。 1.降低心肌耗氧量

①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容积缩小 →心室容积↓ →心室壁张力↓ ; ②扩张动脉→射血阻力↓→心脏后负荷↓ →左室内压下降↓ →心室壁张力↓ 。 2. 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

①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通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② 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促使心外膜向心内膜下缺血区供血供氧。 ③扩张冠脉及开放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缺血区的血液供应。

3.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 硝酸酯类释放NO,促进内源性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物质释放,这些物质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4. 抗血栓形成: NO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有利于AS引起的心绞痛的治疗。 [舒血管机理]:硝酸甘油是NO的供体,在平滑肌细胞可降解产生NO,后者与Fe2+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cGMP的含量,进而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减少细胞内Ca释放和细胞外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作用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相似。

优点:缩小心室容积→心室壁肌张力↓缺点:反射性心率↑,合用普萘洛尔可避免。 【临床应用】 1. 防治各型心绞痛

①预防发作:用硝酸异山梨酯或硝酸甘油贴剂等。

②控制急性发作:舌下含服或气雾吸人,如需多次含服可选用硝酸异山梨酯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以及透皮制剂。

③重症心绞痛:首选硝酸甘油静滴,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给药。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可缩小心室容积,缩小梗塞面积。 3. 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i.v,CHF需与强心苷合用。

[不良反应]

1. 血管扩张效应:搏动性头痛、皮肤潮红、心悸、升高颅内压、眼内压、直立性低血压 。 2. 加重心绞痛发作 (剂量大反射性心率↑) 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超剂量):紫绀

4. 连续用药产生耐受性,与生成NO 过程中巯基耗竭有关。(与-SH结合生成亚硝基硫醇后生成NO)。 6.?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心得安) 、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 【药理作用】

心绞痛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力↑,心率↑ ,耗氧量↑ ,心肌缺血缺氧。 1. 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心肌β1R →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肌耗氧量↓; 2. 改善心肌代谢:减少心肌对游离脂肪酸(FFA)摄取,使心肌耗氧量降低。

3. 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因用药后使心肌耗氧量减少,非缺血区血管阻力相对增高,促使血液向缺血区已舒张的阻力血管流动。

4. 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增加心肌供氧。 优点:减慢心率缺点:心室容积增大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可增效,原因 ①两药均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②普萘洛尔可纠正硝酸甘油反射性引起的心率加快;

③硝酸甘油可纠正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室容积增大; [临床应用]

1.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者更适用。对心梗能缩小梗死范围。 2. 不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因冠Aβ-R阻断,能使αR占优势,易致冠A收缩。

心肌梗死应用时能缩小梗死范围,但抑制心力应慎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注意对心血管方面的抑制作用。本药个体差异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不宜突然停药。心动过缓、严重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脂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第十章 抗心力衰竭药 一、减负荷药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药理作用】1、抑制ACEI的活性2.改善血流动力学3.抑制心室重构及血管壁增生, 提高心肌及血管的顺应性。4.抗糖尿病作用

【临床应用】1.充血性心力衰竭2.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

抑制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和临床用于RAS活性增高的CHF 2、利尿药 3、血管舒张药 4、钙通道阻滞剂

二、强心苷类(CG):是具有强心作用,选择性作用于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苷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 对心脏作用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特点:①加强心肌收缩力;②降低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③增加衰竭心脏的心输出量。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间接

心输出量↑→敏化窦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心率↓;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直接作用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 (4)对心电图的影响

2. 利尿作用:①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心排出量↑,肾血流量↑→利尿。 ②抑制肾小管Na+、K+-ATP酶,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排Na+利尿。

3.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敏化窦弓压力感受器,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②中毒量可兴奋CTZ而引起呕吐。

4.RAAS: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RAAS形成而保护心脏。

[强心作用机制]强心苷强心作用与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有关。 抑制Na+ -K+ - ATP酶,胞内Na+ ↑ ,促进Na+ - Ca2+ 交换机制,使Ca2+ 内流↑,导致胞内Ca2+ 浓度增加及肌浆网摄Ca2+ 增多而产生强心作用。 [临床应用]

1. 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1)对心房颤动、高血压、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所引起CHF疗效较好。

(2)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亢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CHF疗效较差。治疗宜根除病因为主。易出现中毒。 (3)对机械因素所致者,如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等,无效。 2. 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颤动 :350-600次/分,不规则;(2)心房扑动:250-300次/分,规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及防治] 安全范围小。 1. 中毒症状

(1)心脏毒性(各型心律失常):是CG中毒最严重的反应。

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②房室传导阻滞;③窦性心动过缓等。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是CG早期中毒表现。 (3)CNS反应:头痛、失眠、乏力、眩晕。

视觉障碍:黄色、绿色视、视物模糊—是CG中毒的重要标志。

2. 预防:(1)避免诱发中毒因素;用药期间,应禁钙补钾; (2)观察中毒先兆和心电图变化 ;(3)监测血药浓度,剂量个体化。 3. 治疗:

(1)一旦中毒立即停用强心苷及排钾利尿药;

(2)快速型心律失常,除补钾外,并可选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治疗; (3)缓慢型心律失常,可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4)极严重者地高辛抗体Fab片段i.v,能结合并中和地高辛。 三、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1、氨力农

具有明显的增强心肌收缩性和舒张血管作用,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降低外周阻力。 通过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增加心肌cAMP的含量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及对强心苷和利尿药不敏感的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 第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调血脂药:?他汀类、?胆酸结合树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④贝特类:调血脂作用:引起明显的循环VLDL降低,因而降低TG,适度降低LDL-C和升高HDL-C;非调血脂作用:降低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加强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⑤烟酸类 2、抗氧化药:普罗布考:抗氧化作用、调血脂作用 第十六章 镇静催眠药

是一类对CNS具有抑制作用,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随着剂量的增加,依次产生镇静、催

眠、抗惊厥、抗癫痫和中枢性肌松作用。

一、苯二氮卓类: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类 :长效类: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氯氮卓 中效类:硝西泮、氟西泮 短效类:三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 【体内过程】

1、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不同药物之间吸收速率存在差异。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脑组织中浓度较高,可蓄积于脂肪组织和肌组织中。

3、代谢:主要在肝药酶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多数药物代谢产物具有与母体药物相似的活性,其半衰期更长。

4、排泄:与葡糖醛酸结合失活,经肾排出。也可通过胎盘屏障,并随乳汁分泌 【药理作用及应用】

1. 抗焦虑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1) 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 (2) 对快相睡眠影响小,反跳较轻,对慢相睡眠延长,但无明显不良后果。 (3) 安全性高。

特点:①不影响FWS,停药后很少出现“反跳”多梦现象;②耐受性、成瘾性较小; ③不引起麻醉; 3. 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4.中枢性肌松作用 [BDZ机制]

地西泮与苯二氮卓受体(BDZ-R)结合→调控蛋白变构→GABAA-R与氯通道偶联→当GABA激活GABAA-R后→Cl-通道开放,Cl-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增强GABA的中枢抑制作用。 二、巴比妥类 [构效关系]

1. C5上-H被烃基取代,才产生作用; 2. 有分枝或双键,取代基长则作用加强; 3. 以苯环取代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

4. C2上-O被S取代,显效快、短。 巴比妥酸 【药物分类】

长效 苯巴比妥 6-8h 原型经肾排出 中效 戊巴比妥、 3-6h 主要肝内破坏 异戊巴比妥

短效 司可巴比妥 2-3h 主要肝内破坏 超短效 硫贲妥 1/4h 全部肝内破坏 【体内过程】

1. 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度与脂溶性有关:脂溶性大→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快而强 2. 药物维持时间长短与药物消除的方式有关。

【药理作用】巴比妥类为普遍性中枢抑制药,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及呼吸麻痹等作用。

1. 镇静、催眠作用 特点: ⑴ 缩短FWS,久用停药后可出现反跳现象;⑵不易唤醒,有后遗反应;⑶成瘾性,耐受性较大; ⑷可引起麻醉;⑸毒性大,安全范围小。 2. 抗惊厥、抗癫痫

3.麻醉和麻醉前给药⑴麻醉:静脉麻醉和诱导麻醉,用硫喷妥钠; ⑵麻醉前给药:常用苯巴比妥。 作用机制:

巴比妥类可与GABAA受体-氯通道复合物上相应的结合位点结合,可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而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增加Cl-的内流。 【不良反应】

1.副作用2.肝药酶诱导作用 3.耐受性和依赖性4.急性中毒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