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10.如果图中X轴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轴表示环境保护强度,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模式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 若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思想。工业文明时期,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

答案 9.A 10.D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1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13

1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

解析 该图示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产生对立的原因、实现良性发展的途径,思考相关问题即可得出各题的正确答案。 答案 11.A 12.D 13.A

14.(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美国和加拿大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报告警示世人,若按照目前人们的行为继续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有90%会完全消失,大海将变得死气沉沉。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些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1)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地伙伴论

B.人类中心论 D.人地协调论

(2)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的预言是危言耸听吗?为什么?

(4)除了实行伏季休渔政策以外,我们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2)题,图甲反映了过度捕捞,图乙反映了海洋污染严重,是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的,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第(3)题,根据这两个材料可知,未来无鱼可吃不是危言耸听,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已使鱼类资源越来越

14

少。第(4)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 (1)B

(2)图甲: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 图乙:海水污染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3)不是。因为目前存在的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现象,已使鱼类资源越来越少。

(4)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禁止向海水中任意排放有害物质,特别是含油污水。

15.(加试题)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导致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

15

坏。第(4)题,影响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的思想认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科技、生产工具)以及人口数量等几个方面。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口数量。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