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的趋势以及社区建设模式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进行改革。

4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全社会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城市社区建设中异质性强的特点缺乏重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区居民还没有实现从对单位的依赖向社区回归的转变,社区居民、社会各单位乃至政府各部门广泛的自愿参与和介入社区工作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使社区缺乏建设的动力与支持。同时,由于社区除了依靠政府的投入外,缺乏经费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社区发展的后劲不足。而社区的体制不健全,职责界定模糊,制度实施不到位,承接政府职能的民间组织发育迟缓,必然导致社区的职能作用发挥滞后。

4.1 认识不高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尽管这些社区已具备社区的雏形,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很矛盾,工作上仍将其作为一个村对待,但待遇上却不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它们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运转艰难。二是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对社区的建设漠不关心,对居委会的工作支持不够。譬如,社区的环境卫生急需加强,但居委会聘请专职保洁员又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向居民收取卫生保洁费时,居民意见很大,合作意识差。居民之间交往少,互助意识差,如果社区有的居民发生天灾人祸,开展捐赠活动所收无几,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4.2投入不大

一是财政投入不大。工作经费少,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仅靠居委会主任“化缘式”的募集。许多行政事务性工作安排到社区,社区只承接工作,却没有工作经费。二是驻地单位支持不大。对社区关心少,支持少,共驻共建意识差。社区组建巡逻队,治安状况得到全面好转,但当居委会到驻地单位请求支持时,却被他们以种种理由搪塞和拒绝,由于没有工作经费,工作只能夭折。

4.3、措施不力

一是临时抱“佛脚”。对城镇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想,既没有长远的规划,又没有短期的计划。二是行政事务多。社区成为镇政府的行政下属机构,穷于应付日常行政事务,根本没有精力全面考虑社区的事情。三是社区自治性不强。居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5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

第 8页 /共 11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5.1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自治组织

所谓社区自治组织是指根据社区居民意愿形成集体,选择依法管理社区事务的非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务管理委员会、以及相关非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甚至还有部分居民成立的这样那样的组织都属于多层次多形式的自治组织的体现。

社区居委会定位不清直接影响着自治能力的提高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自治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居委会应该逐渐理清自己同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关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办好社区自己的事物上。我国的社区往往规模巨大,影响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居委会应该支持和鼓励社区内诸如业主委员会、各种自治团体的发展,也可以鼓励以楼为单位加强沟通,建立自治组织。社区自治中重要的问题就是居民自治状况的问题,居委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种种如利益、地缘、志趣等方面的关联性,鼓励居民自己组织起来,能够较好地解决社区的组织状况问题。此外,居委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可以吸引居民的关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2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协同管理服务作用。

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主动帮助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注意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管理和引导,要简化登记程序,逐步改变双重管理体制,降低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取得合法地位门槛,为其发展创造发展空间和资源。社会组织要建立现代型运行组织架构,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其协同管理服务效能和社会公信度。政府要与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建立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发挥其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独特优势,市、区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购买、委托等方式购买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的社会服务,签订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要创建一个公平竞争平台,让相关相同信用等级的社会组织公平竞争;建立科学的、花费成本合理的、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的社会服务评估体系,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收益,提高公

第 9页 /共 11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共财政支出效益。

5.3完善相关法律,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实践的基础上尽快修订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尽早出台《城市社区自治法》,明确、具体地规定社区的载体、社区自治的性质和地位、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等项内容。通过法律使社区载体明晰,使社区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与职能,防止政府职能部门或街道将其职责转嫁给社区,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保障社区各项自治权利的真正落实,使社区居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在法律的保障下行使其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总结

从全文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长期的过程中,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初时期,我们可以偏向于采用政府导向的管理体制模式。因为在培育社区、强化社区服务、鼓励社区参与以及重建社区组织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引导。政府可以凭借其既有的强大行政组织资源,以国家的财政为后盾,使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得以迅速启动。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伴随着公民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导向的管理体制模式弊端的日益突现,将不可避免地使改革的关注点落在社区自治的方向上来。不过,就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公民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还处于觉醒阶段,需要进一步培育,而且,虽也出现了一些社会自治组织,但从数量或规模上来看,都还远远不够,实行完全自治管理的体制模式还为时过早。但从理论上讲,城市社区作为居民自己的家园,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完全自治型管理体制模式都应成为我们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目标模式。

第 10页 /共 11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2]、张静:《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网士,第1页 [3]、张永桃:《市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第32页

[5]、罗晓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7月 [6]、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社区管理, 2006. 8

第 11页 /共 11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