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论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李鹭 学 号: 1333101200328 指导老师: 王志强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13春行政管理 学 校: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引言............................... ..........................2 1、我国城市社区的基本内涵.................. ..................3 2、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2.1、有利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2.2、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3、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3、当前我国城市管理现状....................... ...............6

3.1、社区管理体制存在较浓的行政化色彩 3.2、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3.3、社区管理制度不规范

4、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8 4.1、认识不高 4.2、投入不大 4.3、措施不力

5、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 ...............8

5.1、明确居委会职能定位,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自治组织

5.2、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协同管理服务作用。

5.3、完善相关法律,确保社区自治有法可依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第 1页 /共 11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

的影响,社会管理的矛盾问题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本文,我们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改革

引言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人类聚居就有了社区,但大规模有意识地自觉开展社区管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工作的广泛兴起,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1986年民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在全国倡导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社区服务即成为我国早期社会管理的内容。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社会服务的内容已经包容不下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工作。\年,民政部进一步提出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探索热潮。社会建设与社区发展的进程就是构建社会管理新体制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正走向以社会组织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事业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已取得明显的体制性效应。

第 2页 /共 11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1社区的基本内涵

社区是区域性社会或社会区域共同体的简称,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在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弗·腾尼斯(F·Tonnies)最先提出和使用\社区\(gemeinschaft)这一概念。他认为社区是指哪些由具有共同价值趋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尔后的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把腾尼斯的\社区\文化从德文\译成了英文\,是公社、团体、共同体的意思,并不强调地域性。随着美国经验社会学研究的兴起,许多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共同体时发现,要具体研究各类居民共同体,必须从地域共同体着手,因而更多地注重关系、社会组织同地域地相关性,也赋予社区更多的地域涵义。20世纪30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一批燕京大学学生,首先将英文\一词译为中文\社区\。从那以后,这个译名在我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来。

根据我们的意思,社区时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人类是聚众成群相互合作共同生活的。从一般群居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相互合作的社会,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经营共同生活作个体对其行为规范有一个共识,即所谓的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这个社会基于两种不同的人群关系之上:血缘和地缘。地缘性的社会关系,是指不同的个体由于共同生活的邻近空间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由于不同的血缘团体生活在相邻的地域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社会关系。建立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上的社会是地区性的社会,他区别于亲属性的社会。

地理区域、互动关系、共同情感三个特征决定了社区的构成结构。我国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社区的形势主要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具有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性大,相对于农村社区经济结构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家庭规模与职能缩小,对社会生活需求的多样性等方面。以此可以看出城市社区人口的基本特征。目前,我们城市社区的概念在各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除上海以外,其它很多地区对于社区的概念都定义为“社区是街道或者居民聚居较集中的区域”。由于城市社区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我们不难发现。在东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城市社区通常以居委会或者一定地域概念来界定,并且分为大社区与小社区这两个较为模糊的界定——前者是以同质性来界定,后者是以地域来划分。城市社区的演变过程是逐渐从异质向同质过渡的过程。

最初人们会由于地域的关系居住在相同的社区。人群的类型是多样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人际环境等都有差异。随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居住人口会以城市中心为辐射源向周边扩展,社区居民也随着社会的经济地位而自然分流,形成例如:新兴社区、老龄化社区、商业社区、文化艺术社区等新社区。

第 3页 /共 11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