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5.【答案】选取典型性景物1分,视听嗅觉相结合1分、色彩鲜明1分、叠音词1分,勾画出河岸景物活泼可爱的画面,烘托了少爷与三儿一起回城时的舒畅心情1分。语言富有韵味和音乐性,使人如临其境1分。

16.【答案】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①城乡人物方面:把自然率真、重义善良的乡下人物与善于计谋、歧视乡人的城市人物进行对比。2分 ②城乡色彩方面:把自然纯净的乡村颜色与灰暗压抑的城市颜色进行对比。2分 ③城乡动物方面: 把乡村活力生机的动物与城市势利凶恶的动物进行对比。2分 ④城乡河水方面:把乡村清澈灵动的河水与城市肮脏污杂的河水进行对比。2分 17.【答案】

①环境:河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所。2分 ②人物:以河上两端之景映衬城乡人物的彼此性情。2分

③主旨:以河上城市污水会带到乡下象征现代工业文明将给封闭古朴的乡村世界带去的冲击。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8. 【答案】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2分

例举书法线条和京剧水袖、唱腔、武功等具体的程式元素可被独立欣赏,并进行类比,1分 论述程式虽然在是“戏”中建构起来的,但是可以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2分 使论述更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1分 19.【答案】

①首先,作者提出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话题。(①)1分 ②接着分析戏和技的关系,(②③)2分

③然后分析正确认识“戏”与“技”关系的意义。(④)2分

④最后提出从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出发,消除“戏”与“技”的割裂关系的建议。(⑤)1分 20.【答案】

①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2分;

②顺应时代审美需求2分; ③巧妙运用程式。2分 七、作文(70分)

21.参考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语文试题Ⅱ(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不特埋没昔贤精谊/抑且贻误后生师法/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巨公大僚/巨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词其小焉者(6分)

23.晏几道 周邦彦 (2分)【答“晏叔原”算对,答“晏小山”不给分;周邦彦,别名清真居士,答“清真居士”也算对。】

24. 自己的词作水平很高,对别人词作的评价却不恰当。(2分)

【如用相关原文回答,给1分。抓住“手高”和“眼低”两方面回答,意思对即可,各1分。 如 果答“自以为”水平高,不给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5分)C、E(C.翠翠父亲服毒自尽,翠翠母亲生完孩子后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死去。E. 秦仲义是民族资本家,常四爷是八旗子弟。) 26.简答题(10分)

(1)(4分)①林黛玉 ②袭人 ③史湘云 ④薛宝钗(各1分)

(2)(6分)①甲:觉慧;乙:觉民。②因为反抗思想不强烈的觉民此时竟然说了一句话:“这就是他们的教育!”,觉慧觉得他们兄弟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共同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给人的毒害。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7.(1)隋唐“续《诗》”,延续诗教传统,促使人们推想《诗经》的文学本质;(2)宋代朱熹设想编纂收录《诗经》作品的诗歌总集,为《诗经》回归文学做了理论准备;(3)明代出现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融入文学世界。(6分,每点2分)

28.“续《诗》”本是以《诗经》的传统或标准衡量后世诗歌,反而让人们领悟到《诗经》的文学本质,进而思考文学总集不收录《诗经》作品的现象。(3分)

29.①文学形象的成功塑造:《氓》塑造一位性格刚强而果断的弃妇,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自己的遭遇和教训,谴责男子的负心。②文学手法的运用。如《氓》的叙述方式:以弃妇的口吻用第一人称自叙遭遇,通过主人公的直接倾诉表达无限悔恨和怨愤情绪,能激发读者的同情。或,比兴手法的运用: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切合人物生活环境,生动形象。(①②两点每点3分,观点1分,结合作品简单分析2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亦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