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正式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正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基本史实及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及其确定的总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史实的学习,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中共不同政策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共“七大”,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史实的学习,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中共不同政策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形成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新课讲授注意师生互动,粗线条的内容多引导学生提炼,形成线索;要点化的内容由教师多作精讲分析,形成认识。根据有关史料,结合教材文字、插图内容编制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图示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及讨论法等,同时穿插一些时事热点,强化史鉴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史学为社会服务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走过的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最广大人民利益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更加钦佩,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对日本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了解,培养学生“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的历史意识,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共“七大”与国民党“六大”,战略大决战,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

井冈山道路、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中共“七大”与国民党“六大”政治主张的理解。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这首歌是千百万民众发自内心的表白,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又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又不知何时才能洗刷掉被西方殖民者强加的耻辱。让我们在颂歌声中追寻红色之旅,去领略激情与浪漫,感受赤子的博大胸怀与无畏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条件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生:马列主义的传播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前者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后者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师: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他发表了哪些文章? 生:李大钊。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师:马列主义的传播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之间有何关系?

生:马列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必备条件。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灵魂。

师: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两位突出代表,号称“南

陈北李”。早在1920年初,“南陈北李”就在相约建党,他们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代表来中国也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成立过程

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是通过中共一大和二大两次会议完成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没有制定完整的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弥补了这一不足,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完成了建党工作。那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如何?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了党纲(包括党名、性质、奋斗目标),二是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师:你认为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符合中国国情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权性质来分析)

生:不符合。因为中国当时不存在资产阶级政权,统治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利益。

师:针对这一缺陷,中共二大对党的奋斗目标作了怎样的修改?

生:把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这一修改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师:中共二大在许多方面比一大有了明显进步: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即在重申一大最高纲领的同时,又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3.历史意义

师:从上面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成立不久就迈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步,显示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战斗力。此后,仅仅28年,就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80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因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毫不过分的。

二、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了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什么组织?

生: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1922~1923年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和终点事件各是什么?

生:香港海员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师:这次运动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什么教训?

生:他们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寻找革命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就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2.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师: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是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作为标志的。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实现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生: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共二大讨论并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同时,孙中山代表国民党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1923年7月,中共三大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正式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

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此为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师:这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生:新三民主义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师: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何关系?请看下面一段材料,仔细品读。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