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经济地理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城市是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育中心。 (5)城市是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 (6)城市是区域的创新中心。 (二) 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三) 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5、(1)农村工业化加快了农区的经济发展 (2)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农区的社会进步 (3)农村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4)农村工业化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城乡关系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八章 三、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增长: 2、 增长极: 3、 乘数原理: 4、 加速原理:

5、 经济地域综合体: 6、区位商: 7、专业化指数: 8、经济区: 四、简答题

1、 简述区域经济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简要分析技术要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简要回答区域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4、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简要回答经济区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6、在我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从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入手,谈谈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运用区域增长极的理论,分析区域增长极是如何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带动作用的及其影响。

3、试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4、结合区域经济综合体的有关知识,评价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2、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3、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4、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17

5、 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

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6、区域中某不满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

7、某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8、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9、 一是按照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界限划分出来;

二是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简答题

1、答:区域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和人口、资金等。

分述略。提示: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决定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净尽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2、

答:技术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具体而言: (1)、技术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区域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缺陷。 (2)、技术进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形成新的经济部门,使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3、

答: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2)、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3)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4、

答:乘数效应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投资总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加速原理是,投资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产量或收入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投资将加速减少。所以,加速具有正向和负向双重作用;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

关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即投资引起收入的变动,而在乘数原理作用下,收入的变动是有变动幅度的;这样收入的变动在加速原理作用下,又引起投资发生相应的变动;反过来投资变动又引发新一轮的收入变动。 5、

答: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2.空间上的相对排它性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4.组合上的层次性 6、

18

答:我国进行综合经济区划的原则: (1)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 (2)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3)资源的相关性;

(4)经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5)考虑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满足综合经济区在地域分工中承担独特任务的需要;

(6)适当照顾一定行政区界线的完整性。

五、论述题 1、

答: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构成要素:

1.经济体制

2.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3.企业组织水平 4.区域经济结构 影响略。 2、答:(1)有关增长极的解释

增长极是相互关联产业的空间聚集。

增长极是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

增长极是位于城市中心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腹地增长的相关产业的空间聚 集。

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城市中心。 增长极是一个增长中的城市中心,其特点是在一个时期内比区域内其它地区有更高的就业增长率。 (2)、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3)、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

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极化与扩散效应。 分述:(一)、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增长极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区域的空间不平衡,导致区域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二)、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杂。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接,就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 (三)、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

19

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3、

答:(一)、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内容:

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一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3.起飞阶段 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二)、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发达)阶段 4.衰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区域发现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征兆时,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工业化和结构调整政策,就可以防止出现进一步的衰退,使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甚至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增长时期。 4、 答:(1).概念

比较公认的定义: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2)。经济意义

经济地域综合体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

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 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具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实体,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体现出地域分工。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所以,它的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它的基本设想是以资源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

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通信、动力、给排水设施),建立社会发展所的教育、医疗、文化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