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0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我公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B;

对于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C;

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

- 6 -

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5.2.4 事故类别及后果

依据GB 6441-86的规定,化工行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主要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16类;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2.5 危险源辨识结果

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结果分别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见附录A.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JHA+LS)评价记录》(见附录A.5)。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风险控制措施的类别和基本原则

依据DB37/T 2882—2016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5个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 2882第6.5.2.2的要求组织评审,

- 7 -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3.2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工艺自身的技术要求,如温度操作上限、投料方式等;

——基于过程控制的设备设施,如工艺参数的检测设施(温度计、 压力表等)、报

警和人员干预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联锁)、 安全仪表系统、释放后的物理保护(围堰、防火堤等)等工程技术类控制措施;

——基于设备自身检修维护的措施,如设备自检、润滑要求、检验检测要求等; ——基于对工艺过程以外的操作或作业的工程技术措施。

示例1:警示标志、动火作业的气体检测,登高作业搭设脚手架,临时用电作业的一机一闸一保护、

挂牌上锁的要求,抽堵盲板作业时对设置盲板位置的分析等。

5.3.3 管理措施

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中的管理要求。

示例2:维护保养的要求、巡检的要求、复查核对的要求、记录的要求、监护的要求、清洁的要求

等。

5.3.4 培训教育措施

- 8 -

主要包括入厂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每年的再培训、转岗培训、四新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班前班后会、班组活动、安全知识竞赛、事故警示教育、应急处置培训等。 5.3.5 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毒口罩、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防尘服、防静电服、耳塞、绝缘鞋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3.6 应急措施

危险源发生异常和事故状态下,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措施内容要具体而直接。

5.3.7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DB37/T 2882—2016第6.5.3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3.8 将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新增(改进措施)分别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见附录A.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JHA+LS)评价记录》(见附录A.5)。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D),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填入《工

- 9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