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0)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计算机网络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图5-6(4)中,共有M-1个“1”与n个“0”占据(M+n-1)个位置,表示n个分组分布在M个队列里,且该M-1个“1”与n个“0”可各自占据(M+n-1)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所以n个分组分布在M个队列里,组合的种数就是在(n+M-1)个位置中每次选取n个位置以便放

nn?M?1置“0”,所可能具有的选取方案数,就是Cn(挡板,),剩下的M-1个位置放“1”?M?1或(n?1即筐壁),只有一种(MM?1)?1。

所以,n个分组分布在M个队列里,其不同的分布的数目等于从(n十M一1)中取n的组合数。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结点M的队列为空(此时n 个分组分布在前M一1个队列里)的组合数共有“(n+M一2)中取n”种。

18.假定17题中的每种组合都是等概率的。 (1)证明:P[结点M的队列为空] = (M-1) / ( n +M-1)

(2)因为等效队列的吞吐率应当与16题原来的虚电路的吞吐率相等。因此,

u(n) = μC·(1一P[结点M的队列为空])

证明:u(n) = nμC / ( n + M - 1) 答案: 证明: (1)

17题已证明:n个分组分布在M个队列里,其不同的分布的数目等于从(n十M一1)中取n的组合数;而结点M的队列为空(此时n 个分组分布在前M一1个队列里)的组合数共有“(n+M一2)中取n”种。

假定每种组合都是等概率的,则: P[结点M的队列为空] =???n?M?2??n?M?1???÷? ????n??n? = { (n +M-2)! / [n!(M-2)!] } / { ( n +M-1)! / [n!(M-1)!]}

= (M-1) / ( n +M-1) (5-1) (2)

图5-5(a)显示了一个虚电路,设虚电路中有M个结点,链路的服务率都是μC,M

个队列中分组数之和为n,VC中总分组数最多N个,n ≤ N。图5-5(b)显示了上述虚电路的等效队列,其等待发送的分组数为n(等于原来串联的M个队列中分组数之和),服务率u(n)是n的函数。按等效队列得到的吞吐量应当与原来虚电路的吞吐量相等。

当虚电路中有n个分组时,M个结点的虚电路的等效队列平均每秒就有u(n)个分组传送 到结点D,这就是它的吞吐量。回过头来考察M个结点构成的虚电路,只要结点M的队列不空,从虚电路平均每秒传送到目的结点D的分组数就应当为μC 个。而当结点M的队列空时,就不会有分组从虚电路传送到目的结点D。因为等效队列的吞吐量应当与原来虚电路的吞吐量相等。因此,

u(n) = μC·P[结点M的队列非空] + 0·P[结点M的队列为空] = μC·(1一P[结点M的队列为空])

=μC·[1一(M-1) / ( n + M - 1)]

= nμC / ( n + M - 1) (5-2)

19.因为u(n)是当等效队列中有n个分组时,等效队列的平均服务率(每秒发送的分组数),即有n个分组时的吞吐量。n取值可为0,1,2,?,N,等效队列处于状态n的概率为Pn 。因为等效队列的吞吐量应当与原虚电路的吞吐量相等,则VC的平均吞吐量γ(即等效队列平均每秒发送的分组数)就是u(n)的加权平均值: NN ? =

?u(n)Pn =

n?0?u(n)Pn

n?1N(1)证明:1/ P?n?M?1?0 =

??n?n???n?? 0? (2)证明:VC的平均时延 T =?NnPn/?

n?1答案:

(1)证明:

16题已证明,Pn

nn= ( P0λ

)/

?u(i) ( 0 ≤ n ≤ N) i?1N显然

?Pn=1

n?0将(5-2)代入

?nu(i)= (μC )n?n

i/(i?M?1)=(μC )n

/ ??n?M?1?1???n??? i?1i所以 Pn

??n?M?1?n / P0 = [ λ? ] /(μCn

n

???n?M?1?n?? )=ρ???n??? 其中 ρ

=λ/μ

C

所以ρ就是每个结点队列输出链路(服务机构)的通信量强度。 N从

?PM?1?n = P0

n?0?N?n??n?n?0??n???= 1 N所以 1/ P??n??n?M?1??0 = n?? n?0??(2)证明:

N根据利特尔定理,VC的平均时延 T =n/?=?NnPn/? =n?0?nPn/?n?1

5-3)

5-4)

5-5) 5-6)

5-7)

( ( ( ( (20.比较网络层虚电路与数据报的主要区别。 答案:

网络层虚电路和数据报的主要区别如表5-1所示。 表5-1 虚电路和数据报的主要区别:

21.在广域网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分为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两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

电路交换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之前,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电路连接。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电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和电路释放阶段。电路交换的优点是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电路交换方式的缺点不适应突发性通信,不具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

数据报方式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电路连接,源主机发送的每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其主要特点是: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其传输延迟较大。

虚电路方式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和虚电路拆除阶段。虚电路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每次进行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作差错检测而不需作路径选择;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22考虑图5-7中的网络,假设它使用扩散法作为路由算法,每个分组头中有一个跳计数器,每经过一跳之后计数器减一,计数器到0时,该分组被丢弃。如果一个从A发向D的分组的最大跳计数为3,请列出它将要走的所有路径。同时也说明它需要消耗多少带宽(以跳数计)。

图5-7 网络拓扑图

答案:

它会沿着以下路径前进:ABCD, ABCF, ABEF, ABEG,AGHD, AGHF, AGEB,和AGEF。 使用的跳数是24。

23.对于4800台路由器的三层次分级路由,请问应该选择多大的区域和群才可以将路由表的尺寸降低到最小?一个好的起点是,假设在方案中k台路由器构成一个区域,k个区域构成一个群,并且总共有k个群,这样的方案接近于最优方案。这意味着k大约是4800的立方根(约等于16)。请试算三个参数(簇,区域,路由器)在16附近的各种组合。

答案:

最小发生在15簇,每一个带有16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个路由器,或者一种等价的形式,举例来说,共20簇,每簇16个区域,每个区域15个路由器。在所有情况下路由表的表项都是 15 + 16 + 20 = 51。

24.在内部采用虚电路的子网中,可能采用这样一种拥塞控制机制:

路由器直到“(1)知道沿着虚电路的最后一次传输已经成功到达了,并且(2)它有一个空闲缓冲区”的时候,才对一个接收到的分组进行确认。

为了简单起见,假定路由器使用停-等协议,并且每条虚电路的每个方向都有一个专用缓冲区。如果传输一个分组(数据或者确认)需要T秒,在路径上有n台路由器,那么分组被递交给目标主机的速率是多少?假设几乎没有传输错误,并且从主机到路由器之间连接的速度为无限快。

答案:

该拥塞控制机制效率很低。

把时间分成以T秒为单位的时间片。在时间片1的开始处,源路由器开始发送第一个包。在时间片2的开始处,第二个路由器会收到包但还不能确认它。在时间片3的开始处,第三个路由器收到该包,但是它也不能确认,于是,第三个路由器之后的所有路由器都将被挂起。只有在目的主机从目的路由器收到第一个包之后,第一个确认才能被发送。现在确认开始回传。在源路由器可以发送第二个包之前,需要子网的两次全传输,需2(n?1)T 秒。因此,分组被递交给目标主机的速率是每1包/2(n ??1)T 秒。

25.一个ATM网络使用令牌桶方案进行流量整形。每隔5μs一个新的令牌被放到桶中。每个令牌正好对应于一个信元,每个信元包含48字节数据。请问最大可承受的数据速率为多少?

答案:

由于每5μs一个令牌,则每秒可以发送200 000信元。每个信元包含48个数据字节,即384比特,故最大可承受的净数据率是76.8Mbps。

26.在一个最大输出速率M = 6Mbps的网络上,一台主机通过一个令牌桶进行流量调整。令牌到达速率?为1Mbps。初始时,已填满令牌桶的容量C = 8Mb。请问该计算机以6Mbps的全速率可以传输多长时间?

答案:

设该计算机以6Mbps的全速率可以传输S秒, 则S秒内的全速率发送量是?C+?S?M S S ??C/(M ???),

可得S ??8/(6 ??1) ? 1.6秒。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