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向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四、缩略词语

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语言的表达更加简练。一些简称、合称和缩略语形成了新词,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如:“中国共产党”是修饰关系,简称“中共”也是修饰关系;“工厂矿山”是并列关系,简称“厂矿”也是并列关系;“扫除文盲”是动宾关系,简称“扫盲”也是动宾关系;“文字改革”是主谓关系,简称“文改”也是主谓关系。但个别的也有些变化,如“工业农业”是并列关系,而简称“工农业”是“工农”并列,与“业”形成修饰关系这种方法在新词语的造词过程中十分常见,其原因主要是汉语构词的双音节化趋势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

五、字母词

字母词是指直接由西文字母或者由西文字母加上汉字构成的词语。如:MTV、CEO、MP3、PK、SIM卡、T恤等。这类词是否为借词,它们是否已经进入汉语词汇在学界还存在争议,甚至还有学者质疑其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但随着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些词经常被原形移植到汉语中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13

六、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新词语,这类词能否突破其使用范围,被人们普遍认可而进入普通话还有待观望,我们称其为准新词。如:黑客、网恋、铁托(铁了心要考托福的人)、恐龙(网络中戏称丑女)、东东(东西)、GG(哥哥)、B4(鄙视)、886(拜拜了)等。从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词既有为新事物创造的新词,也有对旧词的新解,还有利用字母或数字的谐音造出的表达语。

(此部分下载地址为:

http://wenku.http://www.china-audit.com//view/a54c620eba1aa8114431d999.html )

(二) 新生词语的特点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

14

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3)认为新词语包括三种形式:全新词语;旧词赋新义;旧词语复活。如姚汉铭就认为,新词语包括:从未出现过的;建国前存在,建国后几乎消失,近几年复活的;一直存在,但近来新意义高频率地出现的。 上述说法各有千秋,但我们认为,对于新词语的范围,不妨采取从宽的态度。新词语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本文即综合上述观点,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探讨其所折射出的丰富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 1.词缀化现象

汉语不像印欧语系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和词缀。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称之为词缀的,有前缀“老、阿、第、初”等;后缀“子、头、性、化”等。严格上来讲,词缀有“纯词缀”(真词缀)和“类词缀”(准词缀)之分。“纯词缀”是指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上述前缀、后缀都属于此类;“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

15

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类词缀”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度成分的存在。类词缀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它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如“工程”(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效应”(热岛效应、名人效应)等。近年来,汉语新词“词缀化”趋势非常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型“类词缀”,如2006年的“门”(电话门、解说门);2007年的“奴”(房奴、车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其中2009年的“被”类新词的产生最令人关注,“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被网瘾”等,这类词语充分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总体来说,本是只有个人主动才能做的事儿,在这里全是被动地给完成了。 2.缩略语趋势

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追求简洁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信息经济学的先驱Marschak(马丁内)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生变化,这促使人们采取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中尽可能减少大量的消耗,使用较小的、省力的、已经熟悉或习惯的语言单位。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