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检测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沈玉成 一、积累整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丽(qǐ)江诸(zhǔ)一叶扁舟(biān) B、碣石(jié)霰雪(sàn)水光潋滟(yàn) C、铁骑(jì)砧板(zhān)数不胜数(shèng) D、凤阙(què)门槛(kǎn)湮没无闻(m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婉转皎洁雕粱画栋B、暑光碑碣物换星移 C、酒樽筵席琳琅满目D、琴瑟鸿雁迁移默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

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的《早春游望》诗) B、江诸(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日悠悠(深远)

C、铁骑绕龙城(汉时匈奴的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宁为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D、不胜愁(承受得住)

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

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 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或许,,;,。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而诸上小舟,亦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③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④只有雪野的空旷⑤只有雪天的凄冷⑥方能凸现生命的充实⑦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A、②③①④⑦⑤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⑤⑦④⑥D、②③①⑤⑦④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四个诗人,他么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和陈子昂。

B、古典诗歌分为格律诗和古体诗,前者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从军行》等,后者如《春江花月夜》。

C、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前者八句,后者四句,它们都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某些位置

的句子必须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也很严格。 D、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登幽州台歌》是其著名的作品。 7、下面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手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8、默写 (1),胜作一书生。(2),海上明月共潮生。 (3)不知乘月几人归,。(4)玉户帘中卷不去,。 (5)云霞出海曙,。(6),铁骑绕龙城。 (7)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8),碣石潇湘无限路。 二、阅读理解

(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出”“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2、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二)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

2、诗歌在结构上常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本诗中,王勃是如何实现由时间到空间、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换的? 3、巧用修辞,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从诗歌中任选一处运用修辞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四)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①绿,清夜子规②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②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独游”“高卧”点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4、颈联对仗工稳,“平仲”“子规”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语言运用

1、请以王勃的《滕王阁》诗中“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写出上联,并做简要分析。 要求:①上联必须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②两联都要描写秋天的景色。 (1)上联:

下联:闲云潭影日悠悠 (2)分析:

2、从下列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 缀满扩散显现赫然 铺满陶醉悄悄映衬 汇聚稳稳散落沉醉

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昨天首次为公众做了一次变换造型的演示。在大型屏幕由蓝色背景缓缓变成一片红色之后,气势恢宏的鸟巢图案就①映入眼帘。正当人们在议论下一个图案是什么是时候,只见红色②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颗晶莹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渐③的过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现一个膜,不一会儿,这些膜就组成了水立方的图案。随后水立方幻化为 ④点点繁星的夜空。令人称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断变大,最大

⑤成一个巨大的圆形轮廓。伴着美妙的乐曲声,这个巨大的圆形轮廓慢慢⑥为国家大剧院。正当人们为此景此情而⑦的时候,突然一片灿烂的晴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晴空的⑧下,天坛祈年殿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D(扁piān;霰xiàn;砧zhēn) 2、C(粱-梁;暑-曙;迁-潜) 3、C(“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4、A(A比喻,B、C、D三项用拟人) 5、D6、A7、B(首联实写,尾联虚写) 8、默写

(1)宁为百夫长(2)春江潮水连海平(3)落月遥情满江树 (4)捣衣砧上拂还来(5)梅柳渡江春(6)牙璋辞凤阙

(7)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8)斜月沉沉藏海雾 二、阅读理解

(一)1、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2、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重了这种感受。 (二)1、“空”在这里有徒然的意思,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盛衰无情之感慨。

2、诗的第五、六两句,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 3、开篇的一二句和结尾的七八句中,都含有对比。在对比中表现盛衰无常的主题意义。此外,七八句还构成了设问,却又问而不答,以问代答,在虚实相生中表现主题。 (三)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四) 1、①春季(“芳春”“平仲绿”“子规啼”都点明了春季)②视觉、听觉 2、“听”的是“子规啼”,子规一遍一遍地催促“不如归去”,诗人却只能“空留听”,依然要“独游千里外”,失意、惆怅之情充满内心。 3、“独游”显示了一种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进一步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做隐游,进一步点出了失意的境遇。 4、诗人在颈联里用平仲这样的南方异乡树木来寄托自己的清白之意,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三、语言运用 1、(1)枫叶荻花秋瑟瑟

(2)①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②联句与原诗所咏都是有关江西的风物,“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的是秋天浔阳江头的夜色;“闲云潭影日悠悠”是游者驻足滕王阁所看到的景观。

2、①赫然②悄悄③扩散④缀满⑤汇聚⑥显现⑦陶醉⑧映衬(180.125.125.20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