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西方文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5章) 起源:人的摹仿本能

人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

二悲剧论(6-22)

1.悲剧的定义和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形象和歌曲)(6章)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悲剧的情节:强调情节的有机整体性 3.悲剧的人物:过失说

4.悲剧的效果:净化说

5.悲剧的风格:修辞和语言风格(22章)

三.史诗论(23、24、26章)

1.史诗的情节与悲剧相同

2.史诗的表现方式 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 3.史诗与悲剧的比较 悲剧胜过史诗

四《诗学》的理论贡献

1.摹仿说

艺术是对事物创造性的摹仿,反映事物和世界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诗歌和历史的比较(书本31页) 2悲剧论 定义 对象

媒介 方式

功能——引起怜悯和恐惧

悲剧的情节——在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上,情节重于性格。

A悲剧摹仿的不是孤立的人,不是人的性格,而是人的行动、生活等。这些是情节的构成部分。

B剧中的人的性格必须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出来

C悲剧赖以惊心动魄的主要因素——“突转”和“发现”是情节的成分。因此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悲剧的情节必须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

情节安排方面的典范是《荷马史诗》

其中表现大家族内部亲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

非亲属费仇敌之间

一.仇敌之间

悲剧情节结构:突转、发现、苦难、又称悲剧情节三部曲。苦难指发现以后所出现的毁灭或痛苦的行为。

悲剧人物

1出生贵族、品性善良

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向逆境, 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向顺境

第三,不应写一个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2.“错误”在希腊悲剧中有两种典型: A道德选择的错:明知故犯如《美狄亚》 B判断不明确:不知而犯如《俄狄浦斯王》 3后果:由顺境转入逆境

悲剧功能

卡塔西斯说——净化说

悲剧人物要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从而使人们的这种感情得到卡塔西斯。——升华

“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该受难的人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的头上。——看见

“恐惧”——想象

卡塔西斯:净化、陶冶。(书本39页)

文艺功用论:寓教于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的公民应该获得幸福这种幸福要通过

1.文艺具有教育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行 2.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行 3.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即“快乐”或“快感”,使人在紧张的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

亚里士多德文学功用观的进步之处在于

一方面他指出了文艺的休闲功能,它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从而肯定了审美享受的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去贬低它。

另外,这实际上是一种平民化的文论观,将文艺的接受对象看作全体公民,而不是像往常文论家一样贵族化的文论观点,把文艺看作贵族统治者的专利。

柏拉图的“寓教于乐”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

立足点不同,柏拉图更注重文艺的政治功能,而贬低审美快感,是从反面提出寓教于乐。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文艺的社会功效,从正面提出了寓教于乐一说。

思考: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悲剧论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学功用观?

第二章 罗马古典主义

一 概论

1主体和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讨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社会宏观问题,寻找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古罗马:雄辩家和诗人讨论文学问题,更侧重于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2古典主义文论得以确立。 二.贺拉斯《诗艺》 (一)《诗艺》的结构:

1.诗意篇:4节 讨论了诗的基本特征,大体上接受了传统的“摹仿论”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另外讨论了题材、布局、风格、语言、音律和其他一些技巧问题。——本质论

2.诗法篇:16节,讨论了诗的种类,重点分析了悲剧。——文体论 3.诗人篇:讨论了诗人的天才以及批评和修改的重要性。——批评论

(二)古典主义原则(可能出简答或名词解释)

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文学作品为典范的文学主张。形成原因:

首先,罗马建立民族文艺的捷径。

其次,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是奴隶社会,有着同样的经济基础,有着相似的语言环境。 1.借鉴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基础

内容:他虽然承认既可遵循传统,即沿用旧题材,也可以独辟蹊径,即创造新题材,但是他更倾向于前者,认为沿用古代题材更为稳妥顺畅。 形式:程式化 以古希腊为模式

2.合式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主导

所谓合式,就是艺术手法要恰当、适宜、妥帖、得体,指艺术上和谐统一为特征的那种美。 (1) 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人物要符合年龄特点,还要遵循希腊古典作品确定的性格定型。 (2) 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

(3) 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 (4) 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

3合理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核心

指艺术内容要合情合理(虚构的合理性) 如何获得丰富的思想内容?

首先,文艺要模仿生活

其次作家在模仿社会生活时,务必做到切近真实,合情合理,即要符合生活的规律 最后,作品能否贴近真实最终要看诗人是否具有“正确的见识”,是否深明人情事理。

(三)文艺功能:寓教于乐说

他一方面继承传统观点,强调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教化作用。 另一方面,他又继承诗歌应给读者以快感,以人益处和乐趣。

思考:贺拉斯的古典主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二】

第三章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涵义 1.断代:中世纪的划分 二.阿伯拉尔的唯情论

他具有强烈的、与宗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的唯情主义倾向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三、但丁的文艺观点

倡导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自由意志作为创造的灵魂,但丁认为文学应表现的三个主题:爱情、安全和美德。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第一节

一.性质与发展

新古典主义,又称伪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文论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是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产生深远影响的国际性的理论流派。其基本特点是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典范和艺术原则作为价值评判的唯一尺度和永恒标准。

二.古典崇拜

古代艺术原则具体指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和朗加纳斯《论崇高》对艺术创作所规定的原则。

艺术典范包括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和本民族公认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 首先,让时间来颁布权威

其次,《诗学》和《诗艺》制订的批评法则是直接从古代艺术典范中归纳出来的,体现了理想的艺术典范的基本精神,是种有益的法则。

三.思想基础 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在中世纪,信仰取代了理性,禁欲压制了情感。 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即出现了爱情至上(阿伯拉尔的唯情论)和请于横流的偏差。

古典主义时期,又要以理性来节制情感,试图做到不偏不倚。

神性——人性——理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