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李伟

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 电视机和游戏机是我们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但也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思想上误导孩子。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个别家庭的藏书甚至仅有个位数。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应怎样指导孩子去读。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课外阅读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根本不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也不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光读书不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上这些矛盾都聚焦在“有效性”这个核心点上。因此,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形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班级的阅读特色,使得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

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专家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渠道,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他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学生未来的命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读书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读书状况是一个民族素质良莠的标尺,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法国人平均年读书11本(2004年)。而我国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提供的数据,给我们带来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中小学网络游戏攀升,而课外阅读极不乐观,不少人士呼吁:“救救孩子。”让孩子们从游戏的深潭中解脱出来,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成立书香家庭、书香校园,找回缺失的传统文化。因此《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开展该课题研究,是为解决教学中突出问题,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审慎行为。通过在工作的环境中,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从而摸索出解决我班学生阅读低效的教育对策,促进有效课外阅读活动在我班的持续发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为他们的人生支撑起一片晴空。“捧出个人经验,收获群体智慧”促成教育合力,搞教育科研课题是一项极其艰辛的劳作过程,不但需要个人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多渠道多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认真分析论证,笔耕不辍,还需集思广益,将个体的研究植根于众人智慧经验之中,避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课题研究更有效。

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来指导不同的学生掌握有效的适合于班级不同学生个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充分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落实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推进班级图书架的建设,营造阅读氛围,充分挖掘社区和家庭的阅读教育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

3、通过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本人)加强对新课标阅读方面的思想和要求的理解,提高教师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学校语文阅读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创办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学生语文学习的变化,找到有效阅读指导的方案。

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发展性教育理论,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研究方案的制定,深刻反省研究行为,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架构适宜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形成的点滴经验,通过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二)研究对象:我班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1、调查我班学生读书现状,通过问卷获取一系列数据。

2、研究在新的背景下,学生应读什么样的书,教师和父母如何当好学生读书的参谋。

3、研究怎样进行阅读,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才能有效地达成研究目标。

4、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上网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完成相关读书笔记和个案分析五千字。

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8月)开始行动研究,师生共读,收集系列数据,采撷各种信息源;深入分析,建立假说;进行行为实践,知行结合,评价反思,改进措施;将问题假说转化为阶段性研究成果,整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完成相关读书笔记和个案分析二万字。

结题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反复实验,进一步修正方案,概括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完成相关读书笔记、总结和个案分析一万字。

七、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专门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使教师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将每天早自习和中午来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这段时间,有时安排学生开展自由的课外阅读,或让学生自己推荐优秀课外阅读材料;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师选定的有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有时教师举办课外阅读讲座,介绍文学史知识、大声给学生朗读各种文学作品等。

(二)、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推荐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制定出本班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目录。

阅读情况调查

1、你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

A、童话B、漫画C、科普类D、科幻类E、文学名著F、作文辅导G其它

2、你认为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有帮助D、有害

3、你通常用什么方法读书?

A写读后感B摘抄好词句C在书上圈画D只读不标注 4、每学期你觉得读多少本书合适?

A三本以下B三到十本C十本到二十本D二十本以上 5、你认为影响读书效果的有哪些因素? 结果分析:

第一题,按照选择的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幻类的书籍(40%),作文类的书籍,童话,科普类的书籍,文学名著(与科普类的并列都为30%),其他,漫画最少12%,这个结果和以前做的一次调查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阅读口味也在不断变化着。爱思考爱幻想是符合目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爱读作文书的同学也充分体现了如今分数对于同学们的重要作用,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抵触看作文书,这也难怪作文的水平很难再有更大地提高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广阔的知识储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适当地模仿是写作的催化剂——越是作文水平高的同学越会模仿。

第二题,一半同学选择的是有一些帮助,40%的同学选择帮助很大,5个同学认为没有帮助,选择有害的没有。阅读可以改变自己。对于认为没有什么作用的同学,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的课外阅读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和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距。目前仍然处在阅读的浅层次上,暂时还无法感受到阅读的用处。同时,这些同学的家长大多也不支持孩子的阅读,

家中的“藏书”几乎为个位数。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在连续呼吁了好几个年头之后,我们的国民性阅读率仍然在低位徘徊,社会家庭对于阅读的漠视会直接导致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书本,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阅读。

第三题,关于读书的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的批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半的同学选择这个读书的方法进行阅读。44%的同学喜欢摘抄,34%的只读不写,喜欢写读后感的只占10%。古人有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可是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喜欢“动笔”呢?问了一下,还是那个老问题,阅读浮光掠影缺少深度思考。这个有年龄的原因,也有训练不到位的因素。

第四题,三本以下的没有人选择,一半稍多的同学认为每学期的读书数量在3到10本之间,既不影响繁重的学习,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44%的同学认为应该在10本以上,还有10%的同学的阅读目标超过了20本。我同意“阅读是享受”的观点。

第五题,影响读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阅读方法不科学,略读太多精读不够;别人的干扰,在不想读书的时候被逼着读书和在想读书的时候不让你读书的痛苦是一样的;还有书籍本身的原因,不对胃口;外界环境的干扰,没有静静的阅读空间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自身的不专心,三心二意也容易导致阅读无效。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讲究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法宝。

(三)、进行阅读方法的强化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阅读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读思记”。读的方法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三种;思即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记即做笔记,就是读与思的方式再转化为“读书笔记”形式反映出来。

(四)、

本课题的研究,为了不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读书笔记”抓检查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标。 “读书笔记”内容为: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并逐步扩大范围。通过定期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使之养成习惯。

(五)、想方设法,有效利用已有书籍资源,积极拓宽可阅读书籍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藏数量极为有限,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书籍资源,使可阅读书籍资源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打破局限,全班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好书共分享”交换活动,使学生手中已有的好书有机会被更多人阅读。

(2)我们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一至两本书,聚少成多,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有60~100本书了,并选择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同学之间互相换书看,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面大大增加了,同时也没有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3) 组织学生去学校阅览室阅读。 (六)、适时地开展读书活动,如5分钟演讲、成语典故、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览、创编童话、寓言、故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等等。

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读书伴我成长”班级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学生们纷纷畅谈了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号召大家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魅力。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