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课程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灯谜课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例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9笔字):省

此谜曾荣获1982年“谜坛点将台”最佳谜,最主要是因为它首创了双扣法。上句中“自”+“小”,下句中“目”+“少”,都是一个“省”字。 恰似游鹅叫一声(少笔字):乙

“恰似游鹅”示形如“乙”; “一”(yī)提音,以表“乙”(yǐ)发音与之相“似”。

听其音,知为商(10笔字):殷

“商”扣殷,“殷”属“商朝”;“音”(yīn)提音,以示“殷”的读音听起来与之相同。

8.声韵笔画法

声韵笔画法是谜语的“旁门左道”。说它是旁门左道,主要是指它在谜语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此一旦施此杀招,一不留神,还真不好对付。不过只要小心观察,细心揣摩,其实解此类谜可谓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请看数例: 箫笛留声余雅韵,琴弦和调缓缓临(明人):徐达

此谜入选了2003年华清杯十佳谜。“箫”“笛”的声母为“x”“d”,“余”“雅”的韵母为“ü”“a”,再配上“琴”“弦”的声调DD两个第二声,便是“徐达”了,最后的“缓缓临”提义。

第三课《会意谜》

一、正面会意法。

是从谜面的正面去联想分析猜射谜底的一种方法。 例1、说尽心中无限事(12画字一):皖

解析:谜面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把无限的心事都尽情说出来,自然是“白(说)完”。这是仅从题面含义说出大致意思来。

例2、乘机远比乘船近(成语一):飞短流长

解析:“乘机”,是飞行;“近”,距离短;“乘船”是在河流中航行;“远”,距离长。故而扣底。

例3、温饱二字(8字俗语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解析:“温”,会意为穿衣服;“饱”,会意为吃饭;“字”,有一义项是指女子许配、许嫁,这里别解作女子嫁人,即俗语说的嫁汉子;“二字”,别解为“两次嫁汉子”。从而,扣底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二、反面会意法。

是从谜面意思的反面进行联想猜射谜底的一种谜法。此法是将正面事实从反面说明,其面和底要求有一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分别在面和底中互作比照,并有一个否定词在面和底中起否定作用。 例4、不在话下(5画字一):让

解析:谜面别解作:“不在说下边”,反过来必“言上”。 例5、劣质商品可调换(4字口语一):好不容易

解析:谜面别解作:“质量差的商品可以调换”,反过来说“质量好的就不能调换了”。

例6、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一)不念旧恶

解析:“念”别解作念书的念,与“读”同义,二字在底面上互作比照;

“新”与“旧”、“好”与“恶”各成反义词相列;“不”是否定词,放在谜底。“不念旧(书)恶(坏书)”从反面解答了谜面。

三、对面会意法。

此法是将两个具有相对或相关词义的词,一个在面立意,一个在底加以说明,要求有一对并立的词分别在面、底之中,于彼此对立外,谜面还有一示意词,由谜底进行锁纽或呼应。

例7、爷爷,我来了(著名电影演员一):孙道临

解析:“爷”与“孙子”在面底并列照应,“临”,会意为来了。谜面别解作“孙子说来了”。

例8、白子仅得一隅(电影名一):黑三角

解析:围棋子分黑白,棋盘有四个角,白子只占据一角,对应的黑子必占据三个角。

例9、此曲只应天上有(五唐一):斯人不可闻

解析:谜面出自杜甫的《赠花卿》诗,说此乐曲本为天上所有。那么,斯人就不可能听到了。“斯人不可闻”全在对面反衬,这就更能突出“只应”(在天上才有)二字。

四、侧面会意法。

是以具有某种顺序的事物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的字词布面,将剩余的字词放在谜底中,使这些具有顺序关系的并列词在底面中作相承关系,并且用抱衬词加以说明,从而使面底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这种谜的谜面常出现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猜时首先弄清谜面的已知条

件,然后,找出与面底对应的方位,再从谜面的前后,左右,上下等顺序进行联想。

例10、汉语(3字古文篇目一):过秦论

解析:“汉”是过了“秦”以后的朝代。“秦”与“汉”是一对并列且有相承关系的词;“语”意为“论”;“过”为抱衬词加以说明。 例11、夏后氏(江西县名一):上高

解析:谜面取《百家姓》“高夏蔡田”句。谜面别解作:“夏是在后面的姓氏”,其上面的姓氏为“高”姓,故底为“上高”。 例12、齐储(成语一):梁上君子

解析:谜面上的“齐”,联想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宋齐梁陈中的齐;

“储”,有一义,是指古代太子,也称储君。“齐储”,别解作:“齐国的储君”,齐朝是梁朝上一个朝代,故而相扣。

五、夹击法。

是指有三个并列关系的词和一对反义词在面底相互呼应,谜面或谜底从两方面作出肯定,进而在肯定中否定另一事物,猜时对照谜面上的并列词的上下、左右、前后、中间,看其还缺少什么并列词,就可夹击联想出谜底的一种谜法。 例13、笛声冲着我和他?(字口语一):不是对你吹

解析:“我、你、他”是并列的三个人称;笛声是吹出来的。谜面别解作:“笛声是冲着我和他吹的,不是对你吹的”。 例14、咱仨你俩冲出了重围(10画字一):圄

解析:你和他都冲出包围,自然是我(吾)被包围了 例15、午休(5字口语一):早晚要出事

解析:“早、午、晚”是三个并列的关联词,“午(间)休(息),则早(上)和晚(上)要(出去做)事(情)”。

六、分扣法。

是将谜面分成几个部分,按每个部分的字或词去联想它们对应的同义或近义词,然后组合射底的一种谜法。

例16、 鲁迅全集(4字曲艺形式一):山东快书

解析:“鲁”是山东省的简称;“迅”有“快”的意思;“全集”指书。故而扣底为“山东快书”。

例17、神州异彩(四字政治词语一):中国特色

解析:“神州”,意为中国;“异”,特;“彩”,色。 例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字常用动词一):影响

解析:谜面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上句意为月亮的光影投射到松树间,留下树的影子,扣“影”;下句意为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发出淙淙的声响,扣“响”。

七、特征法。

是利用谜面所述事物的特征、用途等联想扣合谜底的一种谜法。此法一般别解在谜底。

例19、秋千(《红楼梦》曲词一句):一载荡悠悠

解析:秋千是一种体育器具,人上去悠荡起伏。此谜就是从秋千的运动特征来扣合的。

例20、丸药(五言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 解析:中药中丸药大多味道辛苦。

例21、寒暑表(2字物理学名词二):能量、温度 解析:“寒暑表”的功能是可以测量气温的高低。

八、策问法。

是指谜面、谜底或面底为问句,由谜底来回答谜面的提问,或以反问的形式对谜面予以肯定,或面底均以问句出现,谜底仅仅是对谜面作阐述而相互扣合的一种谜法。

此法分为设问、反问、双问三种情况:

1、设问法,是指谜面是一问句,由谜底来回答谜面的提问的一种策问谜法。 例22、何为万物之灵(5画字一):他

解析:人是万物之灵,谜底拆成“人、也”,作为回答。

2、反问法,是指谜面不是问句,谜底句则以问句形式对谜面作反诘性的肯定的一种策问谜法。

例2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陋室铭》一句):何陋之有

解析:谜面出自《阿房宫赋》。意为秦宫中的每个女子,美色不同,极尽美态。

3、双问法,是指谜面和谜底均为问句,谜底的问句是对谜面意思作阐述,并不对谜面进行回答的一种策问谜法。

例24、下棋辛劳为哪般(四字口语一):何苦来着

解析:“下棋”也称着棋,“辛劳”意为苦,“为哪般”会意为“为何、为什么?”,故而扣合谜底。

九、承启法。

是指谜面和谜底说明一种事物的承接关系,通常只限于诗文中摘取具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或以叙述、比拟的方式提出大意,或以解答全书为宗旨的一种谜法。

不是任意一句诗词文句,都可以用承启法作谜的。承启法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诗词的上下句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或者说是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互不相关的诗词上下句,是不能用承启法成谜的。此法又分为承上法和启下法两种谜法。 例25、家祭毋忘告乃翁(报纸名一):宁夏日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