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经络腧穴学 习题集,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其中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唇吻涡斜最为有效。

2、甘某,女,56岁。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诊断:肩周炎。

治法: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留针。 处方: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阳陵泉。

方义: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是近部取穴,义在疏通局部经络,而达到止通的效果。条口、阳陵泉为循经远取,以疏导经络之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3、张某,男,23岁。因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法或拔罐。 处方: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

方义:坐骨神经痛常沿足太阳经循行部位.从腰至足出现疼痛。上述穴位合用,既强腰固肾,又疏通足太阳经气,以达到解除坐骨神经痛之目的。

4、某男,40岁。索喜饮酒及食辛辣之品,近日出现牙痛,其痛剧烈,齿龈红肿、痛过颊腮、口臭异常,每饮冷水可缓解,舌质红,苔黄口渴,脉弦数。 诊断:牙痛。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 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

方义: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入上、下齿,阳明郁热,循经上扰而发牙痛。取合谷清手阳明经之热,颊车、内庭、下关疏泄足阳明经气,通经止痛。

5、郭某, 男, 49 岁, 农民。3 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 导致腰疼, 当时未予以治疗, 十余天后减弱。由于三伏天收割, 工作劳累, 腰痛举发, 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 患者有牵制感, 不能转身,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生理反射存在, 未引出任何病理反射。 诊断: 腰痛( 腰肌劳损) 。

治法: 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根据证候虚实, 酌用毫针补泻, 或平补平泻, 或针灸并用。

处方: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膈俞、次髎。

方义: 肾脉贯脊, 取肾俞可调益肾气, 灸之能祛除寒湿。膀胱之脉, 挟脊抵腰络肾, 循经取委中, 以通调足太阳经气, 夹脊穴、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 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膈俞为血会, 委中为血郄, 合次髎以疏利膀胱经气, 消络中瘀滞, 腰肌劳损者宜之。

6、司某, 女, 51 岁。平素体质虚弱, 经常多梦。因生气之后, 感觉右侧胁肋部刺痛, 咳嗽, 喷嚏或活动时疼痛加重。 诊断: 胁痛。

治法: 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 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方义: 肝与胆相为表里, 厥阴、少阳之脉, 同布于胁肋。故取期门、太冲。循经远取支沟、阳陵泉以疏泄肝胆经气, 使气血通畅, 奏理气止痛之功。佐以足三里和降胃气, 而消痞满。

7、陈某, 男, 30 岁, 职员。平素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 嗜食厚味辛辣, 导致脘腹胀痛, 痛不可触, 嗳腐吞酸, 恶食, 大便泄泻, 泻后腹痛减轻, 舌红苔腻脉滑。

诊断: 腹痛( 饮食停滞) 。

治法: 取任脉和足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 并灸。 处方: 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方义: 本法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通调胃肠功能, 数穴合用, 使消化和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8、某女, 38 岁。因家中琐事与丈夫争吵, 突然昏厥在地, 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 口唇青紫, 牙关紧闭, 手足厥冷, 手足阵阵抽搐, 脉微。 诊断: 气厥。

治法: 苏厥醒神。毫针刺, 用泻法。

处方: 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合谷、太冲。

方义: 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 督脉入脑上巅, 取之接续阴阳经气, 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调节阴阳经气之逆乱, 为治疗厥证要穴。涌泉引气下行,开窍醒神。足三里补气血而和中, 以资气血之源。合谷、太冲为四关穴, 为治厥证主穴, 具有开窍醒神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