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决策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项目投资决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峡工程总投资(即全部费用)由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三部分组成,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及1993年5月末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900。9亿,其中,枢纽工程费用500。9亿元,移民费用400亿元,输变电工程列入电网建设投资,不再计入三峡工程费用内,总投资项目如图1所示。动态投资(包括物价影响与利息等)与物价变动、资金来源以及利率等因素有关,较难准确预测,1994年根据已确定的资金来源和对物价的预测,估计三峡工程的动态投资为2039亿元。

三峡工程总投资枢纽建筑费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费用设备费(机电设备与金结费)项目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建筑及安装费、辅助工程费补偿补助费工程费科研勘察设计费其他税费(含耕地税、质量监督费等)设计变更、预防自然灾害措施等价格上涨、费用调整等计入工程总投资的贷款利息

(2)发电前11年的总投资

三峡工程资金需要量大,建设周期长,但是工程第一批机组投入发电前的施工期资金需要量所占比重远比一般工程多(三峡第一批机组投产前的所需资金占总资金需要量的51%~54%),三峡工程建设后期即有巨大发电收入,可以解决工程后期自身投资需要。工程资金自筹能力大,关键是对发电前的11年的总投资有个相对准确的估计。

三峡工程在进行计算投资量时考虑和研究了4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与依据: ? 价格水平年。这是投资概算与财务评价计算的基准年,选取原则主要是考虑能以最新

的价格水平衡量工程投资费用。

? 物价上涨率。是测算工程价差预备费的基本依据,三峡工程采用工程投入物的综合价

格上涨率计算价差预备费。

? 开工年份。三峡工程选择恰当的开工年份,用以计算概算价格水平年与开工年份之间

和开工年份之后各年的价差预备费。 ? 工程建设周期与移民安置进度,这直接涉及到工程发挥效益时间的快慢及偿还贷款时

间长短等问题。

三峡工程筹资论证结果,如果考虑以上5个条件,加上国家财税调整变化,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物价上涨率按1993年、1994年为10%,1994年、1995年为8%,1997年以后为6%计算,发电前11年资金测算需要量为1698亿元人民币。 (3)投资主体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体制和投资格局,三峡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是葛洲坝电厂资金、

三峡建设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三个主体。

其他(65%)三峡建设基金(27%)65%'其他(14%)5%国家开发银行(16%)葛洲坝电厂资金(5%)9%P葛洲坝电厂资金(9%)三峡建设基金(14%)国家开发银行(50%)建设前发电前

因为三峡工程项目是国家级项目建设,因此政府在资金方面出台了三项扶持政策。一是将葛洲坝发电厂划归三峡工程业主──中国长江三陕工程开发总公司,其发电利润用于三陕工程建设,此外,适当提高其上网电价,增加的收入也用于三陕工程建设。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地区、不同标准,通过对用户用电适当加价的办法,征收三陕工程建设基金。以上两项在三峡工程建设期内对其投资约1100亿元人民币,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的50%以上。三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在1994年至2003年每年向三陕工程贷款30亿元,共计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三项政策对三陕工程建设提供约1400多亿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70%。这是三峡工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整个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资金支撑作用。

三、三峡项目投资综合评估

1990年7月6日-14日,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情况的汇报和各方面的意见。大多数同志赞成可行性报告,也有的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或疑问,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评估。关于三峡项目评价依据主要是由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二版)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项目投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三峡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其中包括民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国力分析);(2)三峡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估;(3)三峡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 1.三峡项目投资财务评估 (1)三峡工程财务评价指标

三峡工程投产后具有强大的还款能力,电价以6.2分/kWh计,工程建成后第10年即可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如按合理9.3分/kWh计,工程完建的次年(第21年)即可全部还清全部贷款,这是其他水火电站难以做到的。

三峡工程投资回收快,电价为6.2分/kWh,在工程建成的4.8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如采用合理电价9.3分/kWh,工程完成的次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如图所示。

计算条件计算范围包括50万V高压变电部分,投资不分摊,贷款偿还年限中防洪、航运投资豁免本息,电价按电网平均售电价,发电、供电三七分利,测算为6.2分/kWh基本条件同上,但电价按合理资金利润率10%测算为9.3分/kWh财务内部回收率(%)贷款偿还期(年)投资回收期(年)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7.23024.846.31120.620.61012.1

(2)三峡工程与其他水电站工程财务评价指标比较

比较表所列三峡工程与其他水电站工程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三峡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除与黄河李家峡水电站相近外,均高于其他电站,贷款偿还期按工程完建后起算,以三峡工程为最短,说明三峡工程的财务盈利效果及投资偿还能力占有优势。 项 目 三峡(发电李家陕 二滩 五强溪 隔河岩 指标 分摊投资工程名称 75%) 装机容量(万kW) 年发电量(亿kWh) 总投资(亿元) 工期(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贷款偿还期 从开工计算 从建成后计算 1768 840 223.7 20(12) 10.2 23.7 3.7 160 58.3 16.5 10(8) 10.7 18.1 8.1 330 145.6 41.4 12(10) 9.9 20.3 8.3 120 53.7 19.97 11(9) 7.9 24.2 13.2 120 30.4 18.4 9(8) 5.2 41.0 32.0 (3)三峡项目电价分析

三峡电站电价低廉,按华中、华东电网现行平均售电价格并考虑发、供七、三分利测算,三峡电站50万V高压输变电末端电价为6.2分/kWh,按合理投资利润率10%测算为9.3分/kWh,相应电站出口端电价(即电站上网电价)分别为5分/kWh及7.5分/kWh,五强溪水电站不包括输变电的上网电价为7.9分/kWh,华能公司火电工程出口电价一般为13.3分/kWh,都比三峡电站高,说明三峡电站发电效益达,成本低,对国家贡献大,竞争力强。

财务评价的结果是:本工程财务盈利效果好,投资回收快,工程完建的第二年即可回收投资和还清贷款本息。因为上网电价(1992年价格水平)仅0.23元/kWh,低于其他水、火电站的上网价格,有较强的投资回收能力,因此财务上是可行的。 2.三峡项目投资国民经济评估 (1) 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本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很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财务评价指标也是好的。但兴建本工程,投入(投资)和产出(效益)都十分巨大,国家能否承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从工程产出方面看国家的承受能力。本工程的产出效益,主要是防洪、发电和航运。 1)防洪方面。本工程兴建后,可以把中下游广大平原防洪标准,从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

100年一遇。超过百年一遇洪水,通过水库调节,也可大大减轻中下游洪水灾害,这正是国家迫切需要的,不存在承受能力问题。 2)航运方面。可使年货运量提高到5000万吨,可大幅度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这也是国家希望解决的重要问题。

3)发电方面。需要研究发电能力是否过大,是否供过于求,形成投资积压。在这方面,通过详细的2000~2015年的逐年电力电量平衡,证明本工程初期运行期和生产期的发电量完全可以被电网全部吸收,绝不会产生发电量供过于求和投资积压问题。

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与本工程投资的比例关系,看国家的承受能力。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一项大型工程的建设投资,国力能否承受可以从工程投资额占其建设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例来考察。本工程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比埃及阿斯旺电站(16.32%)、巴西伊泰普水电站(4.4‰)和宝钢一期工程(2.54‰)要小许多,只比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前苏联贝阿铁路新干线(1.55‰)略大一些。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本工程前11年总投资仅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值的1.3‰.因此可以看出,本工程建设投资是国力可以承受的。

根据以上各项分析,兴建本工程是合理的,在投入和产出方面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是国力可以承受的。 (2)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是《方法与参数》规定作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主要方法。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包括发电增加的收益和防洪减免的损失(减免损失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收益)。航运效益要在较晚时期才能充分发挥,折算为现值很小,本报告中暂未计算。计算结果见表所示。 项目 投入 (亿元) 枢纽工程投资 水库移民投资 输变电投资 枢纽经营成本 输变电经营成本 合计 产出 (亿元) 防洪效益 发电效益 合计 经济净现值(亿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效益费用比 计算期内总值 189.01 112.82 62.82 93.94 61.53 520.11 1766.99 4399.03 6166.02 折现至基准年现值 87.37 41.33 18.55 5.89 3.60 156.74 55.88 232.08 287.96 131.22 14.54 1.84 经济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产出大于投入,经济净现值(产出减投入)131.22亿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14.54%,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效益费用比1.84,大于1。说明三峡工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

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14.54%,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按1986年价格水平为131.22亿元或按1993年价格水平为417.6亿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84,大于1。说明三峡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是好的,兴建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3.三峡项目投资社会效益评估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并可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