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价值属性与散打运动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武术价值属性与散打运动发展的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的负责人,在武汉市举行了国际武术座谈会,并参观了在武汉市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座谈会上,大家一致意见,由中国武术协会牵头,尽快筹备成立国际武术组织。1985年8月22-26日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有12个国家和地区8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和表演。经国务院批准,在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

1986年11月2-4日在天津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有20个国家和地区14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联合会,同时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现在已举行了四届)。除套路比赛外,散手也被列为比赛项目。1988年10月13-15日举行了“中国国际武术节”,分别在杭州、深圳举行了套路、散手的比赛,有31个国家和地区20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和表演。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是武术第一次登上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殿堂。

1990年10月3日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各大洲也成立了洲际性组织。为了完成第11届亚运武术竞赛的任务,中国武术协会受国际武联筹会的委托于1989年完成了七个竞赛套路的创编任,并被以后的国际性比赛采用。1999年国际武联将在香港第五届世界锦标赛期间,审核第二套世界锦标赛竞赛套路。国际武联秘书处组织编写了“国际武术推广教程”,并通过了国际武联技委会的审定。现在世界武术锦标赛已举行了4届。武术还被为第11届、12届、13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第13届亚运会开始增加散手项目)。

37

1994年10月国际武联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1998年11月2日国际武联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报告。1999年在汉城召开的第109次国际奥委会大会上,6月18日决定,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联主席伍绍祖同志讲:国际武联被国际奥委会承认,这表明武术已迈入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武术不仅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支持,可以武术已冲出亚洲,并走向了世界。

现代武术价值属性特征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满足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武术的价值属性又一次做了适应性的转变,武术的健身、娱乐和竞技价值提升到显著的位置,而其实用性价值除了在特定的环境中还有所保留下,基本失去了其繁衍生长的土壤。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武术的演进和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首先是原始社会从生产和狩猎技能中孕育了武术的各个要素,而后作用于军事战斗技能并得以规范和精练。最后,随着娱乐和健身的社会需要,随着战争形式的演进和火器的使用,从军事战斗技能中分化成为一个专门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价值属性的特征变化也带有明显的时段性,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做着适应性的转化,从最初的军事实用价值为主导逐渐过渡发展到以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技价值并重、实用性为辅的方向。

38

4.2 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4.2.1 武术散打运动的属性分析 4.2.1.1散打的本质属性

从原始人类同野兽作斗争中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劈、一刺的武术萌芽状态,到明清武术集大成时期,以及现代武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武术的技击功能从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武术发展史之中,是武术的精髓所在,是武术经久不衰魅力无穷的关键。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下位种概念,其本质属性都是一样的,即技击性。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散打的外延如何发生变化,其本质属性技击性是不能改变的。丢失了技击性,武术也就不能称其为武术,散打也就不能称其为武术散打了。

技击性的传承 武术散打首先是在传承了中国武术的技击精髓基础上发展的,它并是凭空创造的,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以中国武术为母体,在其营养的滋润下才得以繁衍壮大的。

《释名》载:“相搏,搏谓广搏以击之也。然举手击要,终在扑也。”关于相搏的技击方法,在《荀子。议兵篇》和《资治通鉴。秦记》中载道:“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按《荀子集解》注:“先击头目,使之而后击之,岂手臂有不救也”。以上记载,虽属譬喻,但可悟出拳术搏击中的一些道理,如有进攻,有佯攻,有格挡防守,也有击上打下的战术运用等。在秦时,从“相搏”发展而来的“手搏”比赛就已比较正规。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一件木篦,其背面侧绘有

39

“手搏”比赛的场面:画面上有三男子,均上身赤膊,下着短裤,腰间束带,足穿翘头鞋;右边两人正在进行“手搏”比赛,左边一人,双手前伸,为比赛作裁判;台上部还有一帷幕的飘带,表示这种比赛在台上的帷幕中举行。参赛双方,一方横击对手头部,另一方闪躲后弓步冲拳还击头部。《汉书。甘延寿传》载:“延寿试弁为期门。”孟康注曰:“弁,手搏也。试武士用手搏,以手固实用之术也。” 唐人颜师古认为:“手搏为卞,角力为武戏”,表明手搏是不同于角抵,而是综合运用踢、打、摔、拿的搏斗技术。这些都很明显的提出了手搏乃实用之术。从这些表述我们已可看出古代的相搏、手搏已依稀有现代武术散打的影子。

技击性的创新 虽然现代武术散打延承与传统武术的徒手技击术,但并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历史重现,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呈开放姿态积极摄取对其发展有益的因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首先我们对千姿百态的传统击法进行具体分析,在实践中理解消化,对其中优秀的东西加以肯定的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本项技术特点的东西加以否定。比如传统散打过分强调体现自己的风格,交手时讲求形象地表现各自的流派体系,注重招法的实用性而不能有效避免伤亡等。另外,由于“崇道德、尚礼义”的伦理传统在散打竞技中也有体现,交手时一般采取“究寇勿追、点到为止”的原则,一招之内如有高下,即胜负立判。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检验一个人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潜能,无助于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长期下来容易使人们产生“一

4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