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当代教育学[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当代教育学[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 当代课程理论

一、课程理论的发展

1.课程与课程论 (1)课程的定义

课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不同的教育主张和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课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①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②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也是忽视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③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其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部分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 (2)课程论

课程论是根据对学科系统、个体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的理论归结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①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②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③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④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的以上四个问题揭示了正确选择教育目标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学科的逻辑、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和社会的要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对这三种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便构成了不同的课程主张或不同的课程流派。 2.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张是,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理论流派以斯宾塞、赫尔巴特、要素主义和布鲁纳的观点为代表。

①斯宾塞的观点。斯宾塞认为为人类的种种活动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在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应占最重要的位置,学习自然科学是所有活动的最好准备。

②赫尔巴特的观点。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学科。

③要素主义的观点。要素主义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传统的态度、理想。要素主义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④布鲁纳的观点。布鲁纳等人认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关键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组成一门学科的核心,正是这种知识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结构应成为教育的重点。 (2)人文主义课程论

人文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

全美教育协会在《70年代的课程》中从六个方面勾画了人本主义课程的特点如下:

①谁受教育——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期接受教育,这就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⑦学习什么——学校课程分三类:第一类是正规的学术性课程以及有计划的课外活动;第二类是“参与集体与人际关系”的课程;第三类是“自我觉醒”与“自我实现”课程。

③为什么需要教育——理解所教的教材,明白所教内容的价值,对自己学习的能力具有自信,具有学习的毅力。

④如何进行教育——学校人本化的教育方法是,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记忆;师生互教互学,尽量由学生自学,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帮手。 ⑤在怎样的环境中引起学习——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学习组织,互教互学,学生应该有接触多种多样教师的机会,包括接触社会人士的机会。

⑥需要怎样的控制——学校的基本课程应以儿童和社区全体居民能够参与的方式来决定。教育的责任与控制,由社区担当。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课程都是这一课程论的体现;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都体现这一课程理论。当代社会再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功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