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一准乎礼辨正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唐律一准乎礼辨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吃多吃的话,肯定消化不了,阮籍为什么“呕血数斗”?就是因为他吃的很多,他又很悲痛,消化不了。所以你要能够按照“礼”教你的,它是保护你,既让你充分表达哀思,又能够保护你的身体,不至于因为悲伤伤身;忠臣也是,你按照礼的教导,忠于国家,忠于社稷,他不是忠于那个人,它能保护你,又能表达你心中的想法。至于那些不忠不孝之人,其实不用按“礼”来办事,反正你心里也不悲哀,你爱吃多少也没事。所以当时在魏晋时期就出现过这种情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了一个新的冤案,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当时新文化运动就是在那儿发起的。当时北大形成了一个对垒,就是当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兼容并包”,其中一家就是陈独秀,他的一个名言就是“砸烂孔家店”,那边是黄侃,章太炎的学生,说了一个粗话,本来按说他是一个学者啊,但黄侃这个人就是有点不拘小节,他就说了一句粗话叫“八部书外皆狗屁”,这八部书就是古文经学家的那几本书,《周礼》、《左传》、《说文语》等,除了这八部书,其他都是狗屁,你们现在迎来的西方那些新玩意儿什么都不是,所以两家对垒。但是看来两家对垒的结果是新学派,也就是陈独秀这一派获胜了,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我当时好像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当时也写了不少东西,现在的文笔就好像是那是练出来的,批林批孔,抄报纸,很多孔子的话就是那个时候背下来的,因为那个时候要批他嘛就得背他的话。我认为它是个冤案,看来贵校也认为他是个冤案,我刚才搭车到东门走过来,路过看到孔子像,当时就想,孔子像以前我看过,但是人民大学是个革命的学校,把孔子像立在这,也很有意思,就说明你们今天对当年的革命有个反思,怎么看待当年的革命,至少陈独秀的那个话是值得商榷的,或者说“孔家店”不是孔子的店。或者我再说一句题外话,孔子有个名言,就是有人问他,说你的学生哪个最好学?孔子有个名言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过去我不理解,“不迁怒,不二过”怎么能算是好学呢?现在想想真的是这样。人要是做到“不迁怒,不二过”,那真是好学,你看看我们很多事就是迁怒,近代一百多年来,很多都是一味迁怒造成的,学了半天没有学进去,学了半天西方的东西,为什么学的这么差?该学的没学来,不该学的都学了,为什么呢,就是老迁怒。本来的问题不在孔子,把罪都算在孔子身上,没有算对帐,所以造成我们没有学好;还有一个就是“二过”,中国人太喜欢二过了,一个毛病来回犯,一个跟头来回的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也恰恰是我们不知礼。

所以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真的是这样,我们不知礼,所以我们站不起来,总是栽跟斗,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好像经济发展起来了,可是又污染了。(笑)所以我们问题严重就是不好学、不会学,整天迁怒于人,迁怒于事,还二过,这是我们的问题所在,这是我们从这个角度说。

接下来我们从正面来说,到底“礼”的本意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说“唐礼”没有真正反映“礼”的本意呢?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从正面上讲,首先,礼是一种双向的、对待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这不是我们的俗话,或什么口头禅,这就是《礼记》里面的话,实际上孔子也说过这样的话,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齐景公向他问政时他说的,齐景公就回答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要像君样,臣要像臣样,父亲要像父亲样,儿子要像儿子样,这个国家就治理好了,这个政治就清明了。齐景公听了这个就说,“那可不是,老百姓要是不像个臣,他种出来的粮食能让我吃吗?”他这个思想实际上是名教的思想,大家后来的解释都是齐景公的观点,不是孔子的观点,大家后来对“君君、臣臣”的理解都是接受了齐景公的观点,就是“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实际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是这个意思。后来孟子有句话也是解释这句话,他说:“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就是你要做君,就得尽君道,不是拨拉个脑袋就可以做君,你得像个君样,你做的事要像君干的事。怎么才能像君呢?怎么才能像臣呢?什么是君道?什么是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就是都像尧和舜那样,尧是君,就像个君样,率领老百姓发家致富,用现在的话就是让老百姓都能富起来;舜对待尧就是尽了臣子之道,那是能够尽自己的职责,能够安定,让老百姓过幸福生活。“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能像舜那样对待尧、对待他的君,那就是没有尽他的臣道,“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不能像尧那样对待老百姓那就是戕害人民。孟子的解释很清楚,可是我们几千年来就是接受齐景公的观点,所以大家在这应该正正名了。还有一个解释,咱们法律史学者一定要知道,就是最近这些年,儒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得益于考古资料的发掘,就是90年代以来,

在湖南、湖北一带,旧的楚地,我们发现其中最有名的反映儒家思想的资料“郭店竹简”,另外还有一批流落到海外的市场,主要是在香港走私出去的。后来上海博物馆一个很有名的馆长马承源元先生,他可以说是慧眼识珠,从香港的古玩市场买回来大批竹简,也是楚竹简,也是战国时期的,现在已经出版了,叫《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这两套竹简的时间、地点都差不多,内容都相近,有的还重复、交叉,这两套竹简的考古发现可以说为我们研究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以后,孟子以前这一百来年,本来是一个空白,因为有了这两套竹简的发掘和识读,使孔孟之间的这段空白得到了很多的填补,今天我用的一些材料也是这里的,确实是非常好。这里面我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郭店竹简”有一篇叫《鲁穆公问子思》,这也是很有名的,有一次鲁穆公就跟子思说如何才能算做忠臣呢?(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就是孔伋,他是跟曾子学的儒家思想,学的孔子之道,孟子就是子思弟子的弟子)子思就说“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就是始终指出君的毛病的那个人就是忠臣,鲁穆公听了之后不太高兴,给他作了个揖,意思是走吧你。后来鲁穆公就问成孙弋,他说“子思说‘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是什么意思?”成孙弋说,子思这个人了不得,他这么说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他说,有为自己君主死的,有为君主这个那个,这些人按照子思的说法仔细研究一下,不能说是忠臣,为什么呢?他是臣子,他为君主效力是为了自己的俸禄,为了自己的前程才献身的,说来说去他还是为了讨好君主。可是像子思说的“恒称其君之恶者”,哪个君主不讨厌,不要说君主,就说我你要要整天批评我,一见面你就说你怎么又胖了,我就害怕听这句话,“恒称其君之恶者”我想一般人也受不了,但是这样的人确实能减少你很多的错误,这真是忠臣。所以对于子思的话,北大著名教授汤用彤先生的儿子汤一介先生他发感慨说,这是两千年多前的事情啊,当时的鲁国的国君也还算是够有雅量的,他听了这个话,经过成孙弋的解释,看来他还能接受,至少他还能作个揖让子思走,你看我们现在这些领导人,看来我们的领导人这几千年没有什么长进啊,连两千多年前的那些君主都不如,事实也是如此。前一阵,贵校有位教师借给我一本书,叫《梁漱溟的最后三十九年》,其中有一章就是专门讲当年的雅量之争的。所以在先秦原典儒家看来,“礼”是一种双向的对等关系,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作为主动的、优势一方的,从礼的角度来说,你要是通礼仪的话,首先应该

自责,孔子有句话也是《论语》里面的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要要求自己,不是批评别人。所以《左传》里就讲了一个事,就是宋国当时发大水,鲁国的国君就派使臣去问候他,宋国的国君就自责了。用现代的话翻译就是,唉你看我这没有领导好,弄得老百姓受了大水,还殃及贵国,真是很抱歉。这个大使回来就跟鲁国国君说,宋国的这位国君他知礼啊,怎么叫懂礼呢?你看他说的这些话,他自己国家发了大水,这本身来说是天灾,可是他都往自己身上揽,说是自己没有统治好,没有治理好,所以造成这场大水,这才是真正的知礼。孟子也有一句话“王毋罪岁,斯天下之民治矣。”这句话原来没看懂,后来明白了,什么时候明白的呢?就是98年大水的时候。“王毋罪岁”,再往前看“三年困难”时期,我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将近结束的时候出生的,当时就听了很多许多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的说法,原来一直以为这就是天灾。到了八十年代初,就听传达,说主要不是天灾,是当时搞“大跃进”没有搞好,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的极大损失。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王毋罪岁”就是说国家发生了自然灾害,别老推到年景不好身上,不是那个原因,你干什么来着呢?发大水这是经常的事情啊,你要是早有预防呢?大家好好想一想这句话,这就是不知礼。那么最典型的例子,可能中学课本上学过,叫《郑伯克段于鄢》,其实这个故事本身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就是说郑伯的母亲生郑伯的时候是“寤生”,就是生的时候觉得很不舒服,所以不喜欢老大,就是这个郑伯,喜欢她二儿子,老想让她的老二继承郑国国君的位置,所以郑伯也就放纵他的弟弟段,后来段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发兵作乱,被郑伯平定了,他有一句名言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也好,《公羊春秋》也好,《谷粱春秋》也好,就这么一句,“郑伯克段于鄢”。 “今文经”的两家,《公羊》、《谷粱》都有解释,“古文经”《左传》也有解释,这个说法主要批评的还不是段而是郑伯。这里面的话多了,《左传》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就是为什么把他叫郑伯呢?就是讥讽他没有好好教育弟弟,没有尽到做哥哥的责任,也没有尽到一个做君主的责任,你知道段有很多毛病,因为他母亲的挑唆,有反意,你为什么不早教育他呢?一直放任到他造反,然后你把他杀了,你是主动者啊,你是明白人,他是个混蛋啊,为什么让他胡闹呢?你现在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儒家的礼仪,他首先指责的不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