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七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七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年暑期夏令营活动结业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C. 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势先是上升后逐渐下降,联系所学可知,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实力增强,威胁了中央集权,后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故B项正确;A项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说法太绝对,排除;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说法错误,西汉前期的贵族化趋向主要是由于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造成的,故C项错误;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

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 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C. 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丁山先生认为宗法制起源在西周之前,王国维先生认为宗法制在西周时产生,两者对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存在着争议,故B正确;宗法制在西周前产生只是丁山先生的观点,不是王国维的,故A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都没有提出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故D错误。

【点睛】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丁山先生认为“不始周公之礼”,即在西周之前宗法制已经存在;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即宗法制在商朝不存在,在西周才有。

3.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C. 印刷术的发明 D. 科举制的推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野史”是“笔记”,写作者的目的并非出版发表,给其他人看,它与世俗文学的兴起,缘于市民读者群体的扩大不同,因此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A项排除;专制统治整体呈加强趋势,政治环境宽松缺乏史实依据,B项排除;由于“野史笔记”不出版,与印刷术发明关系也不大,C项排除;材料明确表示,“野史”的作者是文人学士与贫士寒儒,这些人哪里来的呢?科举促进了全民向学风气的形成,但科举考试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官,落选者及中举没能做官者的一部分,便成为材料中的文人学士、贫士寒儒,这个阶层在科举制

之前虽不能说不存在,但其队伍肯定与唐宋时是没法比的,所以,D项正确。

4.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 B. 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 C. 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 D. 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5.1380年,明太祖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让他们每月按旬轮值,辅导自己行政。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没能在实际政治中发挥作用,两年后即被废除。由此可知

A. 丞相制度的重建大势所趋 B. 君主专制的强化受到挑战 C. 内侍机构调整迫在眉睫 D. 官僚体制的改革陷入绝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两年后即被废除”可以看出明初的辅官具有局限性而被废除,说明内侍机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故C项符合题意;明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而且材料没有体现丞相制度的重建大势所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初的辅官具有局限性,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受到挑战,故B项错误;“绝境”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6.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 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B.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D. 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工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可知材料意在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牛耕的普遍使用,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井田制已完全瓦解,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将个体生产与其它生产作比较,不能说明其成为主体,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工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1761年3月,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揭示出清朝前期 A. 边疆地区商业贸易获得较大发展 B. 西北边疆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C. 新疆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