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盖瑞 杨光 赵宏斌 康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社会保障学(盖瑞 杨光 赵宏斌 康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覆盖范围的广泛性 (3)待遇的高标准性

四、论述题

1.答:

(1)生育保险参保率低,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用人单位对生育保险制度不重视,政府监管不得力等等。

(2)待遇标准不规范,各地支付水平参差不齐

(3)保费费率偏高,支付水平偏低,保险基金结余率过高。

(4)生育保险管理不健全。基金运行管理方式不尽科学合理,不够透明,社会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首先,现行的由社保经办机构回拨给企业,职工由企业领取的支付方式不尽合理,不利于对职工利益的保护。其次,全国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生育保险难以续接。

(5) 统筹层次低,保障功能差。基金筹集渠道窄,实现社会统筹难。目前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主要实行县(市)级统筹,由于统筹层次低,造成基金调剂功能差,基金无法在大范围调剂的状况,使生育保险难以起到互助互济、均衡负担的作用。

2.答: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对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提供保障,同时对享受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生育保险的享受者在享受期内,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能同时享受两种待遇,即医疗保险待遇和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主要区别是: (1)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者一般为女职工,少部分地区包括男职工配偶,而医疗保险待遇享受的对象是全体职工。 (2)生育保险的享受时间是育龄女职工,还取决于妇女的年龄、结婚时间、生育顺序等。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因此,女职工一生基本只享受一次生育保险待遇,极少享受两次以上。医疗保险没有年龄的限制,无论哪一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在享受次数上也没有限制。 (3)生育保险享受者的医疗服务,基本上以保健和监测为主。正常的分娩无需进行治疗,只要求定期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监护,以保证正常分娩。而医疗保险享受者主要目的是进行治疗,以及必要的检查、药物、理疗和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手段的实现,以达到患者痊愈,早日走向工作岗位的目的。

(4)生育假期的享受期限,国家有明确规定。如正常产产假为90天,并且严格规定产前假为15天。医疗保险对享受者的假期没有时间限制,一般以病愈为期限。

(5)生育保险的待遇保障标准一般高于医疗保险待遇。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职工个人要缴纳保险费,建立个人账户。而生育保险职工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五、案例分析题

1.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

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劳办计字[1990]21号文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第四条“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至哺乳期满”。此案例虽然酒店与C某签定的劳动合同已到期,但是C某怀孕、生育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合同期应该延长至哺乳期满。 结论:(1)酒店撤销与C某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2)双方履行劳动合同至C某哺乳期满。 2.分析:虽然校方与B某签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到期,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校方不得在女职工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

结论:校方应撤销与B某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合同延长至哺乳期满。

第十三章社会福利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B 5.D 6.A 7.C 8.B 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DE 6.CDE 7.ABC 8.ACD

三、简答题

1.答:

社会福利的内容:按照社会福利的内容划分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文化娱乐福利、住房福利等项目。按社会福利的方式划分为社会津贴、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三个项目。按照社会福利的对象划分,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按照资金和服务提供以及管理方式,社会福利还可分为: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地方举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社会福利、社区举办的社会福利、民间团体举办的社会福利等。

社会福利的形式:一般来说,社会福利的形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货币形式,如上面所讲的各种津贴,都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2)劳务形式,如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特殊照顾和护理,对失业人员的义务就业咨询,提供法律援助,进行义务教育和免费培训等;(3)实物形式,如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假肢、助行器、助听工具等。 2.答: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保障对象的普遍性。社会福利则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用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带有很大经济福利色彩的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具有全民性和无选择性。凡是符合社会福利享受条件的人,不分性别、年龄、职业、信仰、财产状况,都可以享受社会福利的保障待遇。

第二,保障内容的福利性。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为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而提供的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津贴、社区服务等等,而且这些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免费或优惠提供的。因此社会福利又有“社会工资”的美称,特别是在英国及北欧福利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保障型制度下,社会福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一般来说,社会福利的享受条件限制极少,最多是规定为该国或该团体的成员而设立 第四,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社会福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提供的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 3.答:

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积累的经验是:(1)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具有特殊性,是在政府的法律强制规定下为自身需要进行积累,并带有一定程度互济性质的缴款,比较常见的有社会福利税、社会福利缴款(社会福利费)、工薪税三种;(2)社会福利内容具有层次性,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与调整的;(3)社会福利范围不断拓展,从少数贫困人群向全体公民不断拓展。

总结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过程的历史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过高的社会福利开支,容易引发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2)过高的社会福利容易造成全社会的惰性,引发社会危机;(3)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建设容易造成行政的低效和结构的不合理。 4.答:

所谓“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传统福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它的特征即是社会化。

新型的社会福利发展将突破传统的社会福利事业定位,整体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可以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各种社会化福利(包括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津贴等)为主体,以一般的职业福利为补充。 5.答:

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以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依据,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社会化、多层次化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需要向项目完整、功能全面、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其中,社区服务应当成为整个福利制度的基础,社会化福利则构成整个福利制度的主体,而职工福利则在恢复其本来面目的条件下充当着社会福利的补充角色。

(2)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协调性,又要有区别,不能将救济与福利混淆在一起,更不能将福利待遇与劳动所得混在一起。福利制度应当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

(3)社会福利应当尽快走向社会化。无论是官方直接举办的民政福利事业,还是单位举办的职工福利事业,均应尽快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状态,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福利应当坚持多层次化。由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社会成员的阶层分化亦十分明显,因此,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福利制度的安排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这种条件下,福利项目的设置与水平结构等应当体现出多层次性,如孤、老、残、幼需要得到更好的照顾。政府可以并且应当主导福利事业的发展,却又不能包办福利事业的发展。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将社区福利、民办福利等纳入其中,并继续维持家庭的福利功能,鼓励企业在自主决策、自主设计的原则下建设新型的职工福利,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不同需求。

四、论述题

1.答:

(一)国外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经验和教训

国外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制度型、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社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经验是:(1)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具有特殊性,是在政府的法律强制规定下为自身需要进行积累,并带有一定程度互济性质的缴款,比较常见的有社会福利税、社会福利缴款(社会福利费)、工薪税三种;(2)社会福利内容具有层次性,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与调整的;(3)社会福利范围不断拓展,从少数贫困人群向全体公民不断拓展。

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过高的社会福利开支,容易引发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过高的社会福利开支,最终将通过各种税收转为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提高,必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这就使得原本热情锐减的雇主尽量减少雇佣人数,致使社会中就业机会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失业保障费用的增加,并形成失业保障和就业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失业率常年居高不下。(2)过高的社会福利容易造成全社会的惰性,引发社会危机。由于福利制度给人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服务,一些人宁肯靠国家补助过日子也不愿努力寻找工作,滋长了懒惰和不思进取的思想;(3)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建设容易造成行政的低效和结构的不合理。要把人数众多的福利待遇享受者的福利事业安排好,政府就要组织包括各种等级和种类的庞大专家队伍,这个庞大机构的开支有时甚至超过向居民提供的福利津贴的费用,而且庞大臃肿的机构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加上福利制度管理不严,导致福利诈骗行为严重,资金大量流失。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遵循稳定社会、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同时积极发展志愿者服务,从而建立起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福利机构供养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除了社会福利外延的扩展之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核心在于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社会化。

2.答:

我国的传统福利制度是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且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方面,在传统福利制度中,国家的福利被分割为政府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三大独立板块,其中财政价格补贴实质上是对城镇居民的补偿,民政福利主要还是对部分社会成员的补救性福利措施,而企业或单位福利才是真正的社会福利主体,三者之间既缺乏协调性,又缺乏稳定性;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企业或单位福利甚至工会、妇联等半官方机构组织的有关福利事务,又缺少由西方国家同类组织那样的自主性,完全听命于政府干预,真正能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