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数字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因素,数据结构只能满足养殖场内部使用,缺乏对企业数据分析的支持,致使技术人员对配种、治疗、饲喂、挤奶等工作都需要手工记录,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养殖场缺乏有效的效益、财务等经营分析等问题。

第六章 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建设规模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奶牛养殖,是全球奶牛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的集中体现。奶牛养殖数字农业,依靠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建设:

云平台:根据奶牛的养殖环境、活动量、TMR采食量、体重、产奶量、电导率、体温的变化规律建立奶牛的泌乳曲线、干物质采食量曲线、活动量曲线、体重曲线和电导率曲线,进行牛舍环境监测、奶牛发情预报、生产性能分析、饲料配方营养平衡分析、乳房炎预警、疾病预警等综合分析报告,为管理者提供技术决策依据。

指挥控制中心:从软硬件上建立指挥中心系统。

建设奶牛养殖数字化示范点6个,试点奶牛17900头,建设规模为:

控制中心:改(新)建指挥控制中心800平方米,配套信息化设备141台(套)。其中:总部改造监控室200平方米,配套设备111台(套);每个养殖场建设监控室100平方米,共600平方米;

配套设备5台(套),共30台(套)。

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建设5套精准环境控制系统,5个奶牛场个建1套。

精准饲喂系统:建设5套精准饲喂系统,5个奶牛场个建1套。 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建设污粪收集系统4套

项目主要建设规模表

表6—1

单位名称 规模化养殖场数量 个 总存栏 指挥控制中心设备 土建 头 ㎡ 设备 台 精准环境精准饲喂控制系统 系统 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 污粪收集系统 套 污粪处理系统 套 套 套 5 12900 700 136 111 5 5 5 5 5 5 5 4 3 200 2000 100 2400 100 5000 100 2000 100 1500 10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建设目标

⑴实现对主要奶牛场环境温度、湿度、氨气等进行准确识别与分类,精度在95%以上;配套奶牛场自动卷帘门、排风系统、水帘等设备自动调节设施;

⑵实现对奶牛个体温度、活动量进行准确采集,精度在90%以上;

⑶奶牛发情检测率不低于95%,奶牛平均胎间距缩短20天,情期受胎率提高3%以上;

⑷奶牛TMR饲料采食量记录可靠性100%,实时性90%; ⑸奶牛单产记录准确率95%; ⑹牛号识别率95%;

⑺奶牛发病率检出率达到95%以上;

⑼核心示范奶牛场6个;奶牛示范头数不少于17400头; ⑽开展系统业务应用培训100人次以上; ⑾建成畜牧业物联网应用专业化服务队伍1个。 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手段

项目主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规模化奶牛场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控研究,使养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全面提高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水平。

技术手段包括奶牛场环境监测与奶牛个体监测。建立奶牛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对奶牛场养殖环境温度、湿度、氨气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与处理,优化安装高度、安装距离;应用数值平均、均方根等算法优化设计,减小奶牛场信息测量误差;采集奶牛个体运动量、温度、声音等生理指标,奶牛发情鉴定系统。

实现通过多传感器信息集成的奶牛运动监测和室内定位平台。一方面,该平台可以通过分析奶牛身上安装的微机电(MEMS)陀螺、加速度计和磁强计,监测奶牛的运动参数(如步频、步幅、速度等),以及判断奶牛的状态(如站立、静卧、行走、爬跨、躁动)

等。另一方面,计算每头奶牛处在当前所处环境中的位置、行动轨迹、运动量等信息。该平台为其他系统或模块提供活动数据调用接口,方便从外部直接调用每头奶牛的当前运动信息和运动信息统计。

利用上述多传感器集成平台获取的运动和空间位置信息,构建物联网络 — 奶牛成为物联网的终端节点。从而,中央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设施监控奶牛的活动数据,并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奶牛的各项生产过程(如休息、日常活动、繁殖、饲喂、疾病防治等)的时间,为牛场的科学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此外,奶牛活动数据,可以通过模型进一步推导和分析每一头奶牛的生理和健康状态,或者对一些目标奶牛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发现奶牛情期的活动规律,代替人工判断奶牛发情期,决定最佳配种时期。 研究MEMS传感器的实时在线标定技术、基于MEMS传感器的运动检测和模式识别技术、基于多传感器信息集成的室内定位技术等。

图6—1 奶牛养殖数字化系统集成平台

技术路线

1、畜牧业云服务基础平台建设

按照项目总体目标,结合目前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时空框架,实现畜牧业数据的共享和融合,统一服务、业务逻辑与流程共享和互操作的方法。整合跨应用系统的信息流,形成信息链,消除信息孤岛的体系架构,实现行政部门及垂直机构、信息管理机构从网络、数据、信息、服务到应用的业务提示和价值链整合。

图 6-2 云服务基础设施框架图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