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管理心理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论述题

1、试述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答: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有效率。管理心理学家沙赫特的实验证明: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率更低。同时,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率反而更低。

实验结果还说明,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则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因此,如果群体倾向于努力工作、争取高产,则凝聚力强的群体能促进生产率提高;反之,如果群体倾向于限制生产,那幺,凝聚力强的群体只会促使生产率降得更低。 此外,另外一些管理心理学家,如罗宾斯对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从实验中看出:群体的凝聚力强并不一定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即在群体的态度支持组织目标的条件下,增强凝聚力才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当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时,凝聚力强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这是因为,群体的态度如何,实际上是关系到凝聚力是沿着什幺方向凝聚的问题。

所以,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同时,加强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克服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形成提高生产率的规范,这样,才能使群体凝聚力成为促进生产率的动力,使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案例题(略)

第九章 群体的沟通

一、简答题

1、简述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答:口头沟通的优点在于:比较灵活,速度快,简便易行;双方可以自由交换意见,具有双向沟通的特点;此外,在交换意见时,可借助于表情、体态、手势来表达思想,有利于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而它的缺点则在于:与人数众多的大团体无法对话,此外,口头沟通后保存下来的信息较少。

书面沟通的优点在于:信息可长期保存,并可以查阅,可以反复研习;若有疑问,又可重新查阅;可以减少多次解释所造成错误。而它的缺点是:一经成了书面材料,则不易随时修改;有时则因书面材料冗长而不便于阅读。此外,要写成书面材料,较为费时。 2、简述良好沟通的准则?

答:对于良好的沟通,国外的许多组织行为学家曾提出过很多不同的准则,其中比较完整的是美国管理协会提出的一套建议,即“良好沟通的十诫”: (1) 沟通前先澄清概念; (2) 检查沟通的真正目的;

(3) 考虑沟通时的一切环境情况,使沟通的信息与环境情况相吻合; (4) 计划沟通内容时,应尽可能取得他人的意见和与他人商议; (5) 沟通时应注意内容,同时也应注意语调。 (6) 尽可能传送有利的信息; (7) 应有必要的反馈跟踪与催促;

(8) 沟通时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应着眼于未来; (9) 应该言行一致;

(10)要成为一个“好听众”。

25

二、论述题

1、试述改善沟通的方法?

答:要获得有效的信息沟通,提高沟通的效果,可采用下述方法:

(1) 重视双向沟通:双向沟通伴随着反馈过程,使发送者可以及时地了解到信息在实际上是如何被

理解的。同时,能使受讯者得以表达接受信息时存在的困难,从而得到帮助和解决。如果沟通双方处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双向沟通的效果则更为理想。因此,管理工作者应十分重视并善于利用双向沟通。

(2) 重视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地传递信息。许多的企业都经历过重大变革,

他们的执行官们都走出办公室,亲自和员工们交流信息。坦诚、开放、面对面的沟通使员工们觉得领导者理解自己的需要和关注,他们同呼吸共患难。

(3) 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在有必要而又可能的条件下,应重视利用附加的信息沟通。例如,

口头沟通附以备忘录;在语言沟通时,辅之以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在会议结束时准备个纪要,让与会者回去传达时更为全面、准确,从而使会议的精神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贯彻。 (4) 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应使用对方易懂的语言;要意思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尽量少对非同行

者讲“行话”;说话时尽量少用长句,而应多用简明的短句;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重要的人名、地名要重复;不易为人理解的,或重要的信息要“复述”;交谈时尽量借助手势、表情;不讲空话、套话、不东拉西扯;聆听对方的讲话时,要注意力集中;要做到心平气和、感情真挚。

第十章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的特性? 答:

(1) 社会性:人际关系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的特性,就是它的社会性。这是人际关

系的一个首要的和根本的特性。

(2) 情感性:这是人际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因为人是富有感情的动物,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都

带有感情,以感情作为基础,人们才能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

(3) 复杂性:人们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因此,人际关系也变得非

常复杂。

2、简述人际关系的趋同离异规律?

答: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喜欢接近和自己有某些相同点的人,而不喜欢接近和自己毫无相同之处的人,这种趋向同一性、离开差别性的情况,就是趋同离异规律的反映。

(1) 认同现象和趋同现象。人们思想相同、兴趣相同、爱好相同,就会情投意合,产生认同,从而

相互接近,形成趋同。在现实生活中,认同现象是很普遍的,有类似认同、接近认同、关联认同。认同是一种认识现象,就是认为对方和自己相同,从而消除隔膜、疏远、不了解、无所谓等心理障碍,进而产生亲切感,然后导致趋同倾向,产生行为活动,促进人际交往。这种认同——趋同——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三部曲。

(2) 认异现象和离异现象。在人们的认知中,对具有差异的人,产生认异现象,就是认知对方和自

己的差异之处。差别越大,认异的现象越明显。认异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思想认异、言论认异、行为认异。由于认为对方和自己思想、言论、行为都不一样,就会形成心理距离、

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反感。他们不但不愿接近,而且离得越远越好,于是产生离异倾向,使人

26

际关系向消极倒退的方向转化。

(3) 酬赏性趋同和处罚性离异:趋同离异如果与利害关系相结合,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酬赏性趋

向,就是交往过程中有物质或精神酬赏,促进趋同倾向的形成,使人际关系密切化。处罚性离异,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受到惩罚,物质上受到损失,精神上受到打击,甚至人身受损伤,必然使关系恶化,以致决裂。在人际交往中,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酬赏与惩罚,对人际关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简述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的内容及特点?

答: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了社会测量法。具体做法是提出一些供选择的问题,让被测群体中的成员对相互关系进行判断和选择,然后把人们互相选择的结果,通过图表整理和反映出来,揭示出该群体的人际关系结构,从而测出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揭示人们相互的关系,发现该群体中的亚群结构,把握该群体人际关系整体结构的性质、类型和层次。

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提供的选择标准过多,不容易统一,他只注意了相互吸引的一面,而没有把相互排斥的选择包括进去,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用数学方法测量人际关系,以准确的数量代替模糊的概念,完善和发展了社会测量法,为了解群体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找出中心人物和受排斥人物,为优化组合,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社会测量法也有很大局限性,它只凭人们的主观选择描述人际关系结构,而不能揭示人们的相互作出选择的实际动机,也不能反映主观选择与客观选择之间的差别。因此,人际关系的测量还要用其它方法来补充。

4、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内容及特点?

答:参照测量法是测量人际交往动机的一种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选择的动机。他认为群体中最被人们喜欢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的人,于是提出参照测量法来了解在群体中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物,这些权威人物在群体结构中发挥相当的作用。具体步骤如下:

(1) 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2) 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它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装入这个大信封内; (3) 让各成员都知道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只让

看一小部分人对他的评价;

(4) 研究各成员的提名,看群众中哪些人最博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

能是群体中最起作用,并处于中心位置的人。

参照测量法隐去了真实目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获得可靠的结果。这种方法费时费工,如果群体人数较多,就不经济。而且有的人可能并不一定要看最有威望的人对他的评价,而是要看平时对他有意见的人对他的评价,这可能引起猜忌,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论述题

试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跟别人结成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 相似性和一致性:人们之间在兴趣、思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一致性,是建立和发

展友谊关系最主要、最基本的条件。由于这种一致性,人们很容易对某些事物或对象,产生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而形成密切关系。研究者发现,彼此建立了友谊关系、相互喜欢的人、往往夸大他们态度的相似性,而对不喜欢的人,则往往夸大他们态度不一致的方面。这说明,态度的相似与差别在两个方向上,对人际关系的建立起作用。

(2) 距离的远近:人们在居住、工作、学习等空间位置上的接近,例如邻桌的同学,都易于建立友

好关系。在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中,距离因素只有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显示出它

27

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说明,即使人们远在天涯海角,只要他们的兴趣、性格、爱好、世界观接近,也可以成为知己朋友。反之,如果兴趣、爱好、性格、世界观相差甚远,则两人虽然在一起,却无法建立友谊关系。

(3) 交往的频率:交往频率是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人们交往的频

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密切关系。特别是原来不认识的人,交往频率的高低对建立初期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交往频率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夸大它的作用。须知,决定人际关系性质的恰恰不是交往的频率,而是交往的内容和质量。

(4) 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这两种因素往往影响人际交往的数量与质量。在团体中,一个态度和

善、性情宽厚、富有同情心、能体谅他人的人,易于受到其它成员的欢迎和尊敬,因而也易于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无法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样,一个性格谦和虚心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而一个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人,则令人厌恶。

就气质而言,一个爱好社交、活泼好动、热情奔放的人,往往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一个迟钝、敏感多疑的人,则难以与人接近。 (5) 主观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主观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它往往是人们之间进一步交

往的媒介,决定人在与其它人接触时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特征。因此,人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在首次交往时的仪表、衣饰、言谈举止、神态风度等表面直观印象。

(6) 思想品德:在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中,个人的性格、气质固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还是个人的

世界观与思想觉悟。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道德思想的人,往往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关心同志、助人为乐。这不仅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还为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

(7) 需求互补:需求的互补性,也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需求的互补

性可以发展成密切的友谊。脾气暴躁的人与脾气随和的人往往能友好相处;独断专行者与优柔寡断者往往会成为好朋友;活泼好动的人与沉默寡言的人也会结成亲密关系;好为人师者与乐

于接受他人指导者,则更易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

一、简答题

1、简述企业领导者社交能力的主要表现? 答:企业领导者的社交能力主要表现在:

(1) 有开朗的性格,与人交往使对方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不用蔑视、怀疑、敌视的眼光看待所接

触的人,尽管他们的某些行为并不令人满意。

(2) 要善于广泛交往,不仅要保持与老朋友的联系,而且要不断结交新朋友,善于同社会各界、各种层次的人士交往,有些人将来很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以支持。

(3) 掌握交谈艺术,善于诱发和倾听他人的谈话,正确的、错误的、甚至是敌对的意见也要平心静

气地仔细听,在感情冲动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2、领导者的用人能力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领导者的用人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广纳贤士:领导者在选配人员时,要注重能力,广选博择,选用确实具有优良素质和卓越才能

的人。

(2) 用人所长:领导者用人时要把着眼点放在他人的长处上,看重他人在某一方面的专长或特殊才

能。

(3) 任人唯贤:领导者选配工作人员时,要任人唯贤,精于高效。同时也要因事配人,人尽其才。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