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诨号(hún) 怃然(wǔ) ..

捋虎须(luō) 锃光瓦亮(zènɡ) ..

B.拱券(xuàn) 木讷(nè) 氰化物(qīnɡ) 泾渭分明(jīnɡ) .... C.花翎(línɡ) 框架(kuānɡ) 夹肢窝(ɡā) 呱呱坠地(ɡū) .... D.劈叉(pǐ) 焖饭(mēn) 吃空饷(kōnɡ) 沐猴而冠(ɡ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遨翔 肇始 口头禅 恰如其分 B.荫庇 蹩脚 电饼珰 老成持重 C.稽首 蠕动 元宵节 久负胜名 D.荣膺 奢靡 里程碑 一塌糊涂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

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2)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天,让你倍感

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3)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 考察 即使/可 独树一帜 B. 考察 虽然/但是 独树一帜 C. 考查 虽然/但是 不落窠臼 D.考查 即使/可 不落窠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

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B.人民币“入篮”不但弥补了亚洲缺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短板,也能加大中国在世界经济格

局中的分量,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整合。

C.2019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2.8万,达到近五年国考招录数的顶峰,招录基数大,以

至今年国考竞争比达到五年来最低,为47:1。

D.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

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

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

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C.读诗,他推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称为“诗中极品,千古绝唱。”诗文固然不错,但要

冠李杜、二苏之首,未免偏爱过甚了吧!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订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

子政,西汉沛人,经学家、目录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狂人日记》以十三节长短不一的日记连缀成篇,刻画了一位觉醒和反抗的狂人形象。狂人尖锐揭示出传统文化“吃人”的本性,热烈呼唤“真的人”的出现,并吁请全社会“救救孩子”,昭示着中国历史上现代“人”的意识的觉醒。《狂人日记》正可以看作是一篇五四时代“人”的宣言书。但是翻开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时时处处都晃动着“兽”的影子。小说开篇,狂人在月光下一出场,就遭逢到“赵家的狗”。随后又多次写到狗的眼睛、狗的叫声。除了狗,陆续出现在作品中的动物意象还有鸡鸭、鱼、狮子、兔子、狐狸、狼、海乙那、虫子、鸟、猴子等。连小说中的村子都是以“兽”的名字来命名的,叫“狼子村”。还有什么“铁一般青”的脸色、“青面獠牙”的面目、张开着的大嘴、“咬你几口”的话、“全是刀”的笑、“白厉厉的排着”的牙齿、“抹着人油”的唇边等,描写的是人,却分明又像是动物,因为这些词汇本来就是专以描摹动物的。《狂人日记》这样频频地、大量地出现动物形象(包括动物意象以及富有动物感性特征的词汇),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这看作是一种叙事的修辞选择,而忽视了它们在小说中所具有的本体意义。事实上,在鲁迅那里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作为叙事策略的修辞问题,而是其独特的人学思想的感性体现。

在与兽性的比照中对人性进行思考,这是鲁迅人学思想,也是鲁迅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色。这一点,已有学者注意到,王得后先生就曾指出:“鲁迅思想中的人性。是由动物进化而为人所生成的人性,是和动物性(他多用兽性,是动物性的贬义词)相比照而认识的。”他还说:“鲁迅思想和知识结构之一,是动物行为学及其与人类行为的比较。这在人类生命本体和对人的生存、温饱和发展的探索中,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文化意义。鲁迅经常作这样的比较。这不是杂文笔法,而是一种思想和思想方法,是对人类文化独特的考察。”王得后先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在此,笔者拟通过对《狂人日记》的解读,着重探讨一下鲁迅关于人与兽关系的思考,以期对鲁迅独特的人学思想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国传统上也惯于将人和动物对比来认识人,但是诸如“饱食媛衣逸居无教则近于禽兽”“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之类的“人禽之辨”,充满了道德说教,不可能达到对人的科学的认识。近代随着西方科学和文化观念的引入,中国关于人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鲁迅较早接受了西方科学观念,1907年他在《人之历史》一文中对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的种族发生学的一元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由此而涉及到拉马克、达尔文等其他生物学家有关生物进化学说的一些重要内容。鲁迅是完全服膺于西方生物进化论的,由此,他在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上获得了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鲁迅那里常常存在着感性经验与理性观念的冲突。

“华夏大概并非地狱,然而‘境由心造’,我眼前总充塞着重叠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我装作无所闻见的模样,以图欺骗自己,总算已从地狱中出离。”鲁迅正是“凭其敏锐的感觉,时常捕捉到事实上无数‘鬼’在现世跳梁、呻吟的情状”,“在人间看到‘地狱’,从人身见出‘鬼’影”,从而在他的小说文本中构建起一个人鬼纠葛的文学世界。小说《狂人日记》即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本。 6. 根据本文内容分析,下列各项中对于《狂人日记》中“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人日记》中到处都有“兽”影:狗、狼、狮子、猴子、狐狸、兔子等。

B. 《狂人日记》对人的描写也多带有兽性:“青面獠牙”的面目、“白厉厉的排着”的牙齿

等。

C. 《狂人日记》中大量的动物形象描写不单是修辞问题,也是鲁迅人文思想的体现。 D. 鲁迅思维方式的一个特色是将人性与兽性进行比较思考。 7. 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狂人日记》对传统文化“吃人”的批判和“救救孩子”的呼唤昭示了中国现代人的意识的觉醒。

B. 鲁迅杂文经常使用将人性与动物性进行比较的创作笔法。

C. 鲁迅“凭其敏锐的感觉”在他的小说文本中构建起一个人鬼纠葛的文学世界正是“境由心造”的体现。

D. 虽然鲁迅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认识是科学理性的,但却又常常存在着感性经验与理性观念的冲突。

8.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 鲁迅笔下的“人”与“兽” B. “人”与“兽”纠葛的世界

C. 《狂人日记》里的“人”“兽”二度空间 D. 从《狂人日记》看中国的兽性世界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杜五郎传

【宋】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

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曰:“ 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节选自《梦溪笔谈》)

...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距离

B.度所耕不足赡 度:估计,推测

C.遂居之 居:住

D.径行径还 径:直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 夫晋,何厌之有 ..B.唯与人择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以医卜自给者多 以勇气闻于诸侯 ..D.未尝傍游一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五郎父子处世卓异的一组是 ①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②乃以田与兄

③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 ④端坐耳,无可为也 ⑤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 ⑥未尝傍游一步也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⑤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五郎携家人独处荒村,三十年没出过家门,他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是个隐逸之士,

更是个有道之士。

B.杜五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人眼中十分与众不同的行径,杜五郎却丝毫不认为有什

么好大惊小怪的。

C.杜五郎的儿子继承了父亲恬淡清净的性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

人。

D.作者听孙轸谈到杜五郎的事“不觉肃然”,是因为杜生无欲无求,不受俗务烦扰,这种

超脱而又悠然的心境让他佩服。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2.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题号 得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3分)

译文: (2)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3分)

译文: (3)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2分)

译文:

13 14 15 16-17 18-19 20 21 22 总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